楚明昭挑眉。比他预计的还早一天。
宋钰一身风尘仆仆,显然是刚到京城就赶来了。他一进门就直奔主题:"楚小姐,你信中所写的'以工代赈'之法,家父和丞相大人都觉得极好,只是有些细节..."
"坐。"楚明昭示意春桃上茶,自己铺开一张地图,"具体是哪里不明白?"
宋钰指着图上某处:"这里。你说要在灾区设立粥棚,但又说不能全靠施舍..."
"灾民不是乞丐。"楚明昭解释道,"一味施舍会养成惰性。我的建议是,壮丁参与修堤、清淤等工程,按劳领取钱粮;老弱妇孺则可从事编织、缝补等工作,同样给予报酬。"
宋钰眼前一亮:"这法子妙!既解决了劳力问题,又保全了灾民尊严。"
"还有。"楚明昭又指向另一处,"我让你找的几种草药,可找到了?"
"找到了。"宋钰从怀中掏出个小布包,"只是...这些真能防治疫病?"
楚明昭打开布包,检查里面的草药:"马齿苋煮水可止泻,艾叶熏蒸能驱蚊虫..."这些都是前世太医令教他的民间验方,简单却有效。
两人就救灾细节讨论了一个多时辰。宋钰告辞时,眼中满是钦佩:"楚小姐见识卓绝,宋某佩服。明日我还要赶回灾区,不知..."
"我随你一起去。"楚明昭突然说。
"什么?"宋钰和春桃同时惊呼。
"灾区缺医少药,我略通医术,可助一臂之力。"楚明昭语气坚定,"再说,父亲年事已高,我不放心。"
宋钰想劝阻,却找不到理由。最终他叹了口气:"那...明日辰时我来接你。"
宋钰一走,春桃就急得直跳脚:"小姐!灾区危险重重,您怎么能..."
"去准备行李吧。"楚明昭不容置疑地说,"多带些药材和纱布。"
夜深人静时,系统突然发问:"宿主为何主动要求去灾区?这不在任务范围内。"
楚明昭正在收拾医书,闻言顿了顿:"朕...我自有考量。"
系统沉默片刻:"检测到宿主情绪波动异常。请注意,过度介入原身生活可能导致记忆融合加剧。"
楚明昭不理会。他当然不会告诉系统,自己是被宋钰眼中的热忱触动了——那种为民请命的执着,像极了他刚登基时的样子。
次日清晨,楚明昭换上简便的衣裙,戴着帷帽上了宋家的马车。宋钰本想劝他坐后面的轿子,却被他一句"救灾如救火,哪来那么多讲究"堵了回去。
马车内,宋钰详细汇报了灾区情况。楚明昭边听边在地图上做标记,不时提出建议。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共事多年的同僚。
"前面路不好走了。"车夫突然喊道,"公子,是否改走水路?"
宋钰看向楚明昭。后者掀开车帘看了看:"走水路吧,快些。"
码头上,一艘官船正等着。两人刚上船,就听见有人喊:"宋兄!这边!"
一个身着六品官服的青年快步走来,看到楚明昭明显一愣:"这位是..."
"丞相府楚小姐。"宋钰介绍道,"这位是工部主事周明,我的同窗。"
周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很快恢复如常:"久闻楚小姐才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楚明昭微微颔首。寒暄过后,周明拉着宋钰到一旁低语,不时瞥向楚明昭。不用听也知道,必是在问"为何带个闺秀来灾区"之类的话。
船行半日,沿岸景象越来越荒凉。被冲毁的农田、倒塌的房屋随处可见,灾民们三三两两聚在高处,眼神麻木地望着官船经过。
楚明昭站在船头,眉头紧锁。这灾情比他想象的还严重。
"宿主情绪波动异常。"系统突然提醒,"请注意保持理性判断。"
楚明昭不答。他此刻满脑子都是前世那场大旱。当时他也是这般站在城楼上,看着饥民如潮水般涌来...
"楚小姐?"宋钰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快到驻地了,进去休息会儿吧。"
楚明昭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岸边蹒跚的老人和孩子,转身进了船舱。
当夜,船停在一个临时码头。这里地势较高,成了救灾指挥中心。楚明昭一下船就看见父亲在帐篷外焦急地踱步。
"昭儿!"楚松快步迎上来,"你怎么..."
"父亲放心,女儿是来帮忙的。"楚明昭安抚道,"我带了药材和方子。"
楚松还想说什么,一个差役匆匆跑来:"大人!上游又决口了!"
众人顿时忙作一团。楚明昭趁机查看了营地布局,立刻发现几处不妥:病患区离水源太近,容易污染;粮仓位置低洼,万一下雨...
他找到宋钰,一一指出问题。宋钰二话不说,立刻派人调整。两人忙到深夜,总算将营地重新规划妥当。
接下来几日,楚明昭几乎不眠不休。他一面协助太医诊治病患,一面帮父亲处理文书,还要抽空指导妇人如何预防疫病。宋钰则负责工程调度,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