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入永昌侯府时,府中已是宾客盈门。楚明昭刚下车,就被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去了后院。老夫人拉着他向各位贵妇介绍,言语间满是骄傲。
"这是我家昭儿,最是聪慧懂事。前些日子她给丞相出的治水主意,连圣上都夸赞呢!"
夫人们表面恭维,眼神却满是探究。谁不知道丞相嫡女向来怯懦寡言,怎么突然成了才女?
"楚小姐。"一位身着绛紫衣裙的夫人突然开口,"听闻你精通《水经注》,不知对黄河改道有何见解?"
厅内一静。这位是太子太傅夫人,出了名的学问好。她这一问,明显是要考校楚明昭。
楚明昭不慌不忙地行了一礼:"夫人见谅,小女子不过略知皮毛。若说改道..."他略作沉吟,"不如说是复归故道。贾让曾言'治河三策',其中'分流'一法最宜今用。"
太傅夫人眼前一亮:"哦?详细说说。"
"黄河自孟津而下,地势平缓,泥沙沉积。"楚明昭边说边用茶盏、果盘在桌上摆出简易地形,"若在上游开凿引河,分泄洪水入旧河道,既可减轻主河道压力,又能灌溉沿岸农田。"
他侃侃而谈,将前世治理黄河的经验融入其中,听得一众夫人连连点头。太傅夫人更是拉着他的手不放:"好孩子,这般见识,比那些只会吟诗作赋的强多了!"
正说着,丫鬟来报前院开席了。夫人们移步花厅,楚明昭被安排在老夫人身边,位置极为醒目。
酒过三巡,老夫人笑着提议:"昭儿,给诸位夫人弹一曲吧。"
早有丫鬟摆好琴案。楚明昭从容落座,试了试音色,是一张上好的焦尾琴。他闭目片刻,十指轻抚琴弦,一曲《流水》倾泻而出。
琴音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似惊涛拍岸,将黄河从源头到入海的奔流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满座宾客听得如痴如醉,连侍立的丫鬟都忘了斟酒。
曲终时,花厅内鸦雀无声,片刻后爆发出热烈掌声。太傅夫人激动地站起来:"此曲只应天上有!楚小姐琴艺已臻化境!"
楚明昭谦逊地低头。前世他为笼络一位隐士,曾苦练琴艺三月,连乐府大家都说他有天赋。没想到今日倒派上用场。
"宋夫人到!"门外一声通报,众人回头,只见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携着个锦衣少年走了进来。楚明昭目光一凝——那少年正是宋钰。
老夫人连忙起身相迎。宋夫人寒暄几句,目光就落在了楚明昭身上:"这位就是楚大小姐吧?果然名不虚传。"
宋钰跟在母亲身后,冲楚明昭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欣赏。楚明昭回礼,心中暗忖:这对母子来得倒是时候。
寿宴后半程,楚明昭被太傅夫人拉着说话,宋夫人也不时插几句,话题从琴艺转到诗词,又转到女红。几位夫人越聊越投机,竟当场交换了帖子,约好日后常来往。
"昭姐儿,"老夫人趁无人时低声道,"宋夫人对你印象极好。她家钰哥儿你也见了,是个有出息的。"
楚明昭垂眸不语。老夫人拍拍他的手:"外祖母不是要勉强你,只是女子终归要有个好归宿。"
"昭儿明白。"楚明昭轻声应道,心中却想:归宿?朕的归宿是万里江山,岂是区区一个尚书府能容下的?
回府路上,系统突然提示:"检测到柳氏与二皇子府上来往密切,请宿主提高警惕。"
楚明昭挑眉:"详细说说。"
"柳氏被休后并未离开京城,而是住进了城南一处宅院。那宅子的主人是户部侍郎的管家,而户部侍郎..."
"是二皇子的人。"楚明昭接话,"果然如此。"
他思索片刻,吩咐车夫改道去趟书肆。在书肆里,他"偶遇"了正在选购书籍的宋钰。
"楚小姐。"宋钰见到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真巧。"
"宋公子。"楚明昭微微颔首,"上次的笔记很有见地,尤其是关于'淤田法'的见解。"
两人就治水话题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宋钰邀请他去隔壁茶楼小坐,楚明昭略作犹豫便答应了。
雅间里,宋钰亲自斟茶:"家母今日回府,对楚小姐赞不绝口。"
楚明昭浅笑:"宋夫人过誉了。"
"不,楚小姐当得起。"宋钰目光灼灼,"我从未见过如你这般...特别的闺秀。"
楚明昭抿了口茶,不置可否。宋钰忽然压低声音:"楚小姐可知,近日有人在查你?"
"哦?"楚明昭手上一顿,"谁?"
"二皇子府上的幕僚。"宋钰眉头微皱,"他们对你突然'开窍'很感兴趣,甚至...怀疑你被什么附体了。"
楚明昭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荒谬。人就不能突然醒悟吗?"
"我自然不信那些怪力乱神之说。"宋钰认真道,"只是提醒楚小姐小心。二皇子与家父...政见不合。"
这是明晃晃的站队表态了。楚明昭深深看了宋钰一眼,忽然问:"宋公子为何告诉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