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伯府大少爷回来之后,京城全乱了 > 第6章 祖母

第6章 祖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袁嬷嬷。”孟玲珑低下头。

袁嬷嬷没有理会她,径直走到云卿面前,福了一礼,“见过大少爷,老奴姓袁,是老夫人身边的。”

原来是祖母身边的,怪不得孟玲珑这么怕,他回了一礼,“袁嬷嬷。”

袁嬷嬷微笑着打量他,“不错不错,大少爷离家多年,长得是一表人才,老夫人见了,定是会高兴的。”

“小辈不孝,未能在祖母面前尽孝,不知祖母身体如何?”

“唉,春日寒意深重,老夫人染了风寒,若不然,定会亲自来见大少爷的。”袁嬷嬷叹息一声,“今日老奴过来,就是请您过去看看老夫人。”

“是,请袁嬷嬷带路。”

袁嬷嬷笑着点点头,这才看了一眼孟玲珑,“三小姐还是回关睢院吧,之前老夫人罚的一百遍孝经可抄完了?”

“我,我这就回去。”孟玲珑施了一礼,急忙带着丫鬟走了。

陈墨言也抱拳离开,袁嬷嬷冷哼一声,又看了看院中的下人,吩咐道:“你们要好生伺候大少爷,若是让老夫人知道你们敢怠慢,定不饶你。”

“是。”一院的下人应道。

“袁嬷嬷,我有一个件事,还请嬷嬷帮忙。”云卿说。

“大少爷客气了,请讲。”

“我带来的这个人,麻烦嬷嬷带她下去洗漱一下,再换套衣服。她是我的救命恩人,并非我的下人。”云卿说的是灰衣女子。

“既然是大少爷的恩人,那便是伯府的恩人,老奴自然要照料。”袁嬷嬷吩咐了一番,便带着他去了垂花阁,也是老夫人的住处。

垂花阁里的春天总是来得要早一些,院子里的花都开了,五颜六色,十分喜庆,只是在花丛深处,落下的花瓣铺了一地。

伯府的老夫人最近病了。

她年轻时身体康健,常常带兵打仗,年纪大了之后但入了后宅,虽然也时长锻炼,但到底比不上年轻的时候,那杆亮银枪也只能舞上百来回合。当年,她是可以一口舞三百回合也不觉得累的。上个月,来了一场倒春寒,天气骤凉,她突然感染了风寒,整日里身体发热,咳嗽不已,喝药也不见好,身体一日日虚了下去,偶尔走动一会儿便觉得头晕无力。

府医、名医都请了个遍,只说是风寒,却一日日地不好。

人不服老是不行的。她倒在床上想,自己这一生也算是没有白过,虽然和侯爷关系不好,只生了一个儿子,但到底比别的女子精彩些,她并无遗憾。只除了自己的孙子。

在他丢失的那些年,她几乎夜不瞑昧,总是梦见他被人打了、当了乞丐、死了。总是叫着他的名字惊醒。她想,自己就算是死了,也要见到大孙子一面才安心。

现在他回来了,她高兴得一早便起来了,胃口也好了些。

只是看着铜镜中那张苍老病态的面容,她叹了口气。她如今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头发白了一大半,牙齿松动,想来是时日无多了。

想当年,她一把亮银枪横扫千军,何等地豪迈气度,现在却只能穿着繁复啰嗦的服饰,头上顶着厚重的头面,手上戴着翠玉包金的镯子,撑起一个伯府的脸面。

其实她更喜欢简素利落的打扮。

“老太太,今日您的大孙子回府,您怎么还叹气了?不高兴了?”给她梳头的林婆子笑着问。她和袁嬷嬷都是老夫人的陪嫁丫头,她自梳不婚,一辈子跟在她的身边。

“我哪是不高兴,我是太高兴了。”孟母笑着叹气说,“只是看我都老成什么样子了,当年卿哥走丢的时候,我还没有几根白头发呢。也不知道卿哥现在怎么样了,还认不认识我。”

“卿哥当年还小,但也应该有模糊的记忆,何况,他现在回来了,只要您对他好,感情总会回来的。”林婆子顿了顿,又说:“我听说他在外面受了不少苦,现在外面多乱啊,能活下来都不容易。”

她的眼睛也有些湿润,小少爷小时候,她也是抱过、喂过饭的,他那时虽然小,但乖巧懂事,一直叫她林婆婆,还给她吃糖。这么乖的小少爷,竟然被那个不负责任的母亲给弄丢了。

孟母眼圈一下子红了,她用帕子拭泪,说道:“好了好了,大喜的日子,说这些做什么?卿哥能回来,就是好的。”

这时,一个俏生生的小丫鬟走了进来,行礼后便把云卿回来之后发生的所有事都说了一遍,气得孟母拍了桌子,怒道:“这个陈氏竟是如此不慈,当年她要死要活地把卿哥带回去,又不好好看管,竟把他弄丢了,现在他回来,不说照顾好他,连句好听的话都没有。这真是个好母亲,好陈氏!”

说完这番话,她又捂着嘴,剧烈地咳嗽起来。林婆子急忙拍她的后背,小丫鬟赶紧倒了杯水,递到她嘴边。

等她这一轮咳嗽停歇了,她拿开了帕子。林婆子大吃一惊,却见那帕子上竟然有星星点点的血。她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带着哭腔道:“老太太,你可要好好的啊。”

小丫鬟也摸了眼泪,“都是奴婢学艺不精。”

她名叫莺歌,跟在孟母身边,学了些岐黄之术。

“你看看你们,这有什么的。”孟母喝了一口水,用沙哑的声音安慰他们,“人嘛,总有这么一天,现在卿哥回来,我也没什么遗憾了。”

“老太太!”

当年儿子的婚事是她自己相看的,当时陈氏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在闺中就颇有贤明,谁知道娶进来后才发现是个眼皮子狭窄的小妇人,偏偏喜欢做主,做家里的主,做丈夫的主,做子女的主。若谁不顺着她的意,她便想方设法地折腾。

儿子在五城兵马司谋了个差事,那本是个好地方,只要有几个战功,在陛下面前得了脸,陛下看在老侯爷和她的面子上,必然不会苛待于他。

可是陈氏却嫌他公事太多,没时间陪他,三天两头地闹,非要他每天都陪着她。若是儿子不听,她便一哭二闹三上吊,指桑骂槐地说他始乱终弃,在外面偷人。只有依了她,她才能让人顺心两天。

她如此不像话,儿子却重情,对她无可奈何。孟母便有心给儿子指个妾室,好让儿子过得舒心一些。当时她身边有个自小跟着的丫鬟,与儿子年岁相当,对儿子也有意,哪知刚有这样的想法,那陈氏便一根白绫把自己挂在了垂花阁门口。

最后这事儿没办成,那丫鬟也便被她强卖了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