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髻梳得端正,因着是要来书院,早晨打开梳妆匣子挑拣半天,也只挑中一支银鎏金的莲蓬簪。
鬓边压着从关氏那里要来的茉莉花,小巧玲珑的耳垂上是简简单单一对珍珠坠子,整个人看上去端的是清新脱俗又容貌出众。
这位李院监家的娘子跟李院监相差起码十多岁,体态丰腴相貌也好,行动之间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风流韵态。谢九九只一眼就能断定,这位娘子必定不是院监的原配。
但不是原配不要紧,听她说话就知道跟这个李院监合该是一家子人,一见面就先抑后扬,说得好像对裴元入赘多惊讶多不赞成的,都是为了后面捧着夸谢九九的模样好。
可真要是把她的话全当做夸人的听,那就又太天真了。
人家对裴元入赘的事打心底肯定不乐意有意见,这话就是说给自己这个得了上门女婿的人听,别真把裴元当做没人管的赘婿随意折腾。
“哪有师娘这么夸人的,我都脸红了。”
当着老师长辈的面没必要装稳重老成,谢九九捧着一路走过来热得发红的脸颊非说是害羞,看得赵氏都忍不住捂嘴轻笑。还害羞呢,倒是先擦干净额头上的汗再来说这话。
赵氏确实是李骏的续弦,当年李骏还在京城为官的时候原配就去世了。
赵氏也是官家女,不过家中父亲只是一八品小官。家里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家中几代人都是京城人士,家里有老宅子,住得也算宽敞。
当年李骏丧妻成了鳏夫,赵氏的爹为了巴结上官,才把女儿嫁给李骏做续弦。
赵氏没得选,幸好李骏这人虽圆滑世故了些,还算是个有能为的人。在京城为官不说飞黄腾达,也算是稳稳当当。
前几年被卷入一场河堤贪腐的案子里,虽脱了一层皮但好歹得了个辞官回乡的结果。当时李骏是求到关家大爷那里才得以保全,这次关家来岳州找人,才会第一时间来找自家老爷。
今天知道裴元要来书院,李骏也提前嘱咐过了。要是他带着妻子一起来,就让赵氏出面给谢九九旁敲侧击一下,不说叫他们夫妻和离,至少别拦了裴元去投奔关家的路。
关家对李骏是有恩在先,现在关家求他帮忙找失散多年的姑小姐,李骏自然尽了全力。这一次也确实全靠他上下打听,才能找着关氏。
谁知找着了,又是这么一个结果。李骏对于裴元入赘到谢家的事,背地里已经叹息过好几次。虽说这事跟自己本没有关系,可总觉得关家托自己办的事没办得完满。
裴元四年前去的容县,李骏五年前来书院任院监,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人来管这群学生自然是得心应手。
李骏管学生并不古板,向来只抓出头鸟,抓住了杀鸡给猴看,猴儿们知道他这个院监的底线在哪儿了,只要不过线他并不多管。
而裴元则是那种总喜欢踩在底线上做事的人,规矩在他眼中并不是多么威严不可触碰的东西。他会把规矩摸透了,挑战规矩却又不破坏规矩。
李骏抓过他两次,又拿他没什么法子。自那以后李骏对他就另眼相待,他笃定裴元这个人以后只要能考上,就一定不是池中之物。
谁知这么一个人,居然会不顾世俗的眼光入赘给商户人家。
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李骏忍不住连连叹息直拍大腿,自己只想着他不拘泥不迂腐,却忘了这样的人也太容易做出些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这会儿见了裴元,他一再明示暗示不要跟关家闹僵,不要逞一时的意气留在谢家,赘婿自然可以科举入仕,但真得了官身,这一身份到时候可是要拖他后腿的。
要是他愿意的话,他做中人跟关家的两个管事去说,想法子让他跟谢家断了关系,安心跟着关氏往京城去。
李骏会说这些话裴元半点儿不意外,他连反驳的心思都没有。听了便听了,耐心听李骏把想说的说完,听着书院下课的钟声敲响,才起身准备告辞。
“先生还忙,学生就不多叨扰了。这次上山说不得还要在书院里赖几天,明日再来先生这里请教功课。”
“你……”
“先生的心意学生明白了,多谢先生教诲。”
“走吧走吧,还要去山长那里,我就不多留你了。”
这态度李骏无能为力,他与关家相识多年,关家六爷是个出了名的暴脾气。就裴元要求严管事送回京城的信里不客气的劲儿,那位爷说不定得亲自带人冲到岳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