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林筱雅跨出了别院的书房大门如同前几日赵棠做的那样在百姓之中寻找答案。
闭门造车不可取,民间也有胜于朝堂之中尸位素餐的庸人的人才。
果不其然,林筱雅在结合民间能人的建议还有书籍中的记载,对治旱一事总算是有了些眉目。
她找来高鸿渐高大人共同商议,在得到高鸿渐的赞同之后两人又与益州府属官一同商议林筱雅的法子是否可行。
在此期间林筱雅不仅要忙于寻求治旱之法还要分心遮掩赵棠已经离开益州府前往岭南道一事。
那一日赵棠趁着夜色出城,刻意低调行事,不欲引起不必要的注意。虽说有不少益州府的官员知道赵棠离城,可他们既不知赵棠要前往何处,更不知道赵棠是去做什么的。
为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对于赵棠的行踪林筱雅自然要遮掩一二。
连日的精神高度紧绷还有对赵棠的担心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林筱雅的双肩让她感受到了压力和钝痛。
不过这压力和钝痛并不会让林筱雅后退只会让她觉得此刻的她才是真切的存在的,并非那个被束缚在一方天地之中不得寸进,更是退无可退。
等自己的想法被半数的人采纳后林筱雅多日紧绷着得心总算是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
益州府的情况赵棠尚未得到消息,她自到达三迤府之日起便全身心的扑在岭南道边疆军防一事之上,就连益州府多日未曾有消息传来也不曾注意到。
这一日赵轻霜接过驿递送来的信转交给赵棠时,赵棠才蓦然想起,似乎多日都未曾收到益州府的消息了。
“不知表姐在益州府是否顺利。”赵棠心中暗暗想着,表姐从未经历过这些事情,不知道益州府的属官是否会为难她。
等赵棠将驿递送来的信一口气看完才终于将悬着的心放下,她之前的担忧不过是虚惊一场,表姐这样博学又心智坚毅的人即便是受到了挫折也是一往无前的。
这下赵棠是彻底的将心放下,也放心的让林筱雅一力管理益州府之事。
将信撕了粉碎,确保无法再拼凑在一起后握在手心之中“益州府旱灾表姐有头绪了,我们这边也不能落后啊。”多日沉闷的气氛得到了缓和,林筱雅的这一则消息传来,赵棠连声音都难得的带了轻快。
将信收在手心后赵棠改了主意转身回了书房,半晌后书信一封交给暮雪,道:“发往益州府表姐手中。”
暮雪离开后赵棠带着轻霜再次进了岭南道大营。她并未留在大营,晚间从军营回到住处,白日里再乘着马车前去,路上所耗时间虽多却不是全浪费了,有许多事她都是在马车的之中想通的。
一路晃悠的到了军营。
赵棠今日不打算继续待在营帐之中,她决定出来四处查看一番。
岭南道作为戍边之军,在编士兵数目之巨非京畿军或者是她的亲卫兵所能比拟的。
登记在册的步兵、骑兵、辎重兵合计约莫有三万人,这三万人之中,步兵约有一万两千多人,骑兵约五千人,辎重兵大约三千人。这些几乎是剑南道与黔中道两地的总和,究其原因盖因三迤府地处大昭边境,常受异族侵扰。
岭南道除吴飞这位五年一轮的节度使以及他自己的左右参军之外,岭南道依照编制和规模设有上、中、下三等军官。
上为军,长官称属果毅都尉,副长官则称官毅都尉;军下设团,长官称作官校尉;最下为营,每营设有一名千夫长;每营下辖十队,队下各领百人,归由百夫长管理,队下又设有什长,各领十丁。如此便构成了大昭严谨的军营制度。
每道之中的属官都尉及其下属皆是由朝廷兵部统领,由兵部尚书提名皇帝任免,不归属于节度使统管,由此分权制衡各地节度使。不仅节度使,各府掌握兵权的州牧亦是如此,最终兵权的话语权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各地的节度使还有州牧不过是皇帝的传声筒罢了。
而这一切追本溯源不过是因为前朝建朝便是因着其开国皇帝掌握了兵权,自各地起兵,一举攻打至都城夺下皇位,自那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十分的重视兵权的话语权,大昭的历代皇帝也不例外。
更何况本朝的第一位女帝武德帝能够从皇室之中脱颖而出登基为帝,一方面是因为皇室子嗣凋零,一方面武德帝其人确实琴心剑胆、文韬武略,但是又何尝没有她手中握着当时大昭半数兵权的原因。
正是因为她手握兵权,那些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老腐朽们才只能坐视她以女子之身号令天下。
赵棠一路慢慢走着慢慢想着。
她自请来西南若说全然不在乎西南三地的兵权恐怕过于虚伪了,她在意西南的百姓,也在乎西南的兵权。
此地是武德帝成名之地,在所难免的要多想一想。岭南道的兵权即便不能为她所有也不能落到其他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