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穿着粗布麻衣裤脚高高绾起的正是高鸿渐,他受密诏出京远赴西南,来了快有两个月。这两个月芙蓉州统共就下了两场雨,南地潮湿,可今年雨少,回南天来的都不明显,更别提下雨了,尽是些淅淅沥沥的小雨,对田里的这些庄稼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不只是芙蓉郡的百姓愁,高鸿渐也愁,若是再十天半个月的不下雨,恐怕真成大旱。
百姓愁自己田地里的庄稼旱死,高鸿渐愁的却不只是庄稼。
益州府,三迤府,黔中府三地毗邻身毒国、南掌国、骠国和交趾。若是西南三地大旱恐怕大和国也无法幸免于难,大和与大昭并无邦交,常年觊觎大昭的国土,若是大旱,必定率兵来袭。
若是放在两年前高鸿渐不会这么担心,可现如今的岭南道节度使不过新上任,对西南诸地军务并不十分熟悉,若是有敌军来袭,恐怕会猝不及防,可陛下命他来西南并未给他插手军中事务的权力,他连剑南军的大营都进不去。
高鸿渐满怀心事手上的动作也没停下来,赵棠走过来他也没察觉。
“高大人。”暮雪出声将高鸿渐从自己的思绪之中拉了出来。
高鸿渐自然是见过赵棠的,怔愣半晌还没等跪下行礼就被暮雪眼疾手快的拦下。
“高大人不必多礼,殿下还不想这么早暴露身份。”在拦下高鸿渐的一瞬间暮雪轻声道。
为官者少有愚钝之人,高鸿渐算得上是隆庆帝的心腹之人,更不会是个蠢货,几乎是瞬间明白了赵棠的意思。
“小姐远来此地可是老爷的意思?”高鸿渐将手中的活递给身后的下属,泥泞中一脚深一脚浅的带着赵棠朝路边的树下走去。
“是,”赵棠走在田埂上,即便是穿着马靴的底厚实也能感觉出脚下每一步的起伏,“高大人比我先到,可有什么发现。”
另一边随心而来的两位兵部侍郎还有益州府本地的官员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此地人多,不如回去再谈?”接过下属递上来的汗巾擦了擦脸还有手。
已是仲夏之末,西南三府又名山城,他们的夏天比玉京来的要早也要急一些。
此地人多眼杂,不便议事,既然已经大概看过地里的状况也没多停留,赵棠带着人先回了别院。
这次来西南是名正言顺的来,自然待遇上也有所不同,上一次去江南督办乡试舞弊时住在馆驿或者是客栈,多有不便,这次住进别院,处处都是自己人,倒是不用再担心隔墙有耳了。
赵棠刚坐下没多久换了身便衣的高鸿渐也赶了回来规矩的行礼。
挥手命人起来后赵棠客气的问了一句:“高大人来了多久了。”
“比殿下早了一月有余。”
“既然来了这么久大人有什么发现。”初来乍到什么都还不知道,赵棠难免要先了解一下情况。
“数月前司天台同陛下传信称西南疑有旱灾,陛下犹疑多日后命下官来西南探查,这一月之中,前半月雨水不说丰沛,也还算说得过去,可是从半月前,益州府便没有下过一场雨,三迤府还有黔中府两府也是多日未有甘霖。”
赵棠的手搭在圈椅把手上轻敲,思量片刻,道:“益州府的地方志里记载的上一次旱灾是什么时候?”
高鸿渐却是摇了摇头,“益州府春夏交接之时雨水并不丰沛,小半月不降甘霖的情况虽谈不上频繁却也常有,大大小小的旱灾不少,最大的旱灾已是雍帝朝时的事情了。”
“无妨,先命人将益州通志拿过来便是,再去请几个益州本地的官员来。”赵棠吩咐道。
暮雪当即领命退了出去。
赵棠又接着问“方才高大人是在做什么?”
高鸿渐一笑道:“殿下见笑了,益州半月不降甘霖,百姓间自发地形成了自己的应对方式,方才殿下所见便是,西南春夏时雨水不多,为了庄稼民间便引水灌溉,此法能撑上十天半月。”
“那若是十天半月以后依旧不见甘霖呢?”林筱雅突然出声问了一句。说完发现自己开口有些突然,歉然一笑道:“小女冒昧了。”
“这位是陈国公府的外孙女。”赵棠介绍。
谁人不知陈国公统共不过两个女儿,一个是当今皇后,一个便是林侍郎夫人,赵棠这么一介绍高鸿渐哪里还不知道这位是谁,“原来是侍郎府千金,林侍郎登高能赋,叫人颇为钦羡。”客套两句之后话头一转回了林筱雅问的问题“若是半月之后依然不见雨水,那便要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