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余容郡主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周皇后微微侧目:“此事须从长计议,待我问过尚仪局,好好拟了封号来选才是。”

嘉成县主忽地笑了,细白的贝齿咬住红唇,带出动人的容色:“依臣女的浅见,余容二字就很好。芍药是花中之相,以芍药别称给谢瑶作封号,绝不算折辱了她。”

谢瑶明白嘉成县主的不怀好意,然而却有口难言。

总不能说,她因为“红药”这小名,连带着芍药、余容、将离、婪尾春等名字都听不得了。

她敢说,旁人也不肯信。

更不必说,皇帝根本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

果然,皇帝稍一低眉,立刻准了:“嗯,就封谢瑶作余容郡主。”

“谢瑶,哦不,是余容郡主,还不快谢恩。”嘉成县主声音动听,如溪流里细碎的冰凌。

谢瑶用力呼吸两下,调整好笑容,双手交叠,对皇帝深深行礼作福:“臣女拜谢皇上隆恩。”

说罢,她转脸对着太后身边的嘉成县主盈盈而笑:“还要多谢……阿乔你给我想了一个好封号。”

嘉成县主方才还得意洋洋的笑,忽然凝固,好似初春的冰面,已有了深深的裂隙。

谁都知道谢瑶是用芍药的别称作小名,自父母逝去后,谢瑶对红药这乳名避如蛇蝎。嘉成县主正是不忿谢瑶一跃超过自己成为郡主,这才想了个“余容”的封号来恶心谢瑶。

最好谢瑶因为这个封号当众吵闹起来,得罪了皇帝舅舅,这样才能让嘉成县主高兴。

谁知这个丫头心机如此之深,片刻功夫就接受了现实,不光喜滋滋地对皇帝谢恩,还来藐视人!

可是嘉成县主又没法子,如今谢瑶是郡主了,唤她一声阿乔是理所应当。

甚至,认真算起礼法,以后遇见谢瑶了,她还得对谢瑶行礼!哪怕此时因着太后的厚爱坐在上首,她这个县主遇见正牌郡主,也是天然矮了一头的。

嘉成县主气得没了兴致,再也不看谢瑶,低头把玩起腰间的玉环。

谢瑶暗自好笑,这个嘉成县主仗着身份不知天高地厚,一些小事忍她就罢了,今日当众拿自己的伤心事作筏子,谢瑶正预备好好刺一刺她,谁知不过是“阿乔”两个字,就把这小娘子给说蔫了。

阳平公主为好友高兴,待谢瑶回到席上,立刻招呼她:“我吩咐人又置了一座,你快来跟我坐。”

谢瑶应一声坐下,忽地感受到人群中那道熟悉的视线,正追随着自己。

她不必看,也知道那是崔昭。

那视线太过执着,终于引得谢瑶瞥过一眼。

谁知崔昭一触到谢瑶的眼神,立刻转开头,和身边的探花郎交谈起来。

只一眼,谢瑶就看出来,崔昭在为她深深担忧。

担忧?他怎么会替自己担忧?

他又不知道自己的往事,难道还能懂得自己方才对封号的抗拒和沉默,为此替她抱不平?

谢瑶用力摇摇头,把那些繁杂思绪赶出去。

阳平公主见谢瑶心思重重,轻轻拱一拱她:“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个封号,可是父皇都点头首肯了,也是没法子的事。你放心,以后见着王乔,你只管叫她向你行礼,她不肯,我就去太后面前告她!”

谢瑶露齿一笑:“没事,我没生阿乔的气。”

“真的?你……”阳平公主沉默片刻,有些懂了谢瑶的意思,最终抿嘴一笑,“对,就这么着,以后你就大大方方叫她阿乔,别叫什么县主,多外道!”

崔昭看着对面女眷席上交头接耳的两位小娘子,心里止不住的回想太子的话。

“若明卿,今晚的宴会,我会寻机请父皇为你们赐婚。”

“天子之言,比什么鬼神之说重多了,父皇亲自赐婚,一定能破除厄运,你不必担心什么二十八岁的事了。”

“对了,谢瑶只是个普通民女,未免辱没你,我会为她请封诰,如此你们郎才女貌,这才相配。”

崔昭忍不住,淡笑着分辩一句,“谢姑娘德行出众,绝没有什么辱没臣的。”

太子似笑非笑,像是不相信崔昭从哪儿知道谢瑶的“德行”,更愿意相信崔昭是看上了谢瑶的美貌,最终他什么也没说,摇摇头走了开去。

崔昭此时不去想太子的心思,只替那位新晋封的余容郡主担心。

她是否知道,她今日所得的封诰,乃是太子处心积虑而来?

她是否知道,皇后和太子这对母子,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状元,会把养在膝下多年的小娘子给推出去?

她若是知道了,会不会伤心?

不知为什么,梦中的情景浮现在崔昭脑中。

余容郡主下嫁崔家,可是两人却始终不能相谐,她郁郁而终,而他也追随于地下。

此刻,他忍不住在想,自己究竟做了什么,能让这样一位开朗明快的女儿郎,那样忧伤。

崔昭又看一眼对面席上。

探花郎见状,笑着打趣他:“你是想做驸马,还是想做郡马?凭着若明兄的人才,都是探囊取物。”

崔昭微微肃了神色:“女儿郎名节高贵,勿要随意玩笑。”

探花郎自知失言,轻笑一声,遮过话头:“是我冒失了。不过我听说,今晚的琼林宴,是贵人们要选婿呢。”

崔昭正为此事发愁,谁知上头太子好像听见了探花郎的话,忽地起身对皇帝行礼:“儿臣有个不情之请,还请父皇恩准。”

皇帝微微眯起眼睛,周皇后也坐直了身子。

“太子所说的,是何事?”

“前些日子七皇妹给儿臣送兰花,余容郡主和崔昭在德馥宫中打过照面,当时我就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一对璧人,今日一看,郎才女貌可堪相配,不如请父皇为他们二人赐婚,也好成全一段佳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