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上一壶清茶,本宫要去长生殿见母后。”安平站起身,衣袖微扬,步履依旧不紧不慢,尽显从容。
侍女提醒道:“公主,外头风凉,还是多添件披风吧。”
安平微微颔首,顺从地披上了侍女递来的轻裘,这才带着一份优雅与笃定,缓步向长生殿走去。
长生殿内,武曌正批阅奏章,神色淡然威严。内侍低声通传后,她抬头望了一眼,轻声道:“进来吧。”
安平拾步入殿,朝武曌恭敬行礼:“母后安好,女儿听闻杨将军凯旋归来,特来向母后道贺。”
武曌放下手中的朱笔,注视着面前端庄的女儿,眼中露出几分温意:“安平,你倒是比朝中那些老臣还关心得紧。不过是一次胜仗,至于让你亲自跑来?”
安平微微一笑,声音平和却不失真诚:“母后,女儿只觉此事不凡。杨将军不仅护住北疆,还迫使北境割地定期纳贡,这是何等的壮举?她为国征战两年,女儿心中敬佩,特来向母后献一杯喜茶。”
武曌闻言轻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杨玉珑此人,忠勇无双,确实是我大唐栋梁。此次班师回朝,本宫自然要好好赏她。”她顿了顿,目光微沉,“不过你这丫头心思藏不住,今日特意前来,怕不只是为庆贺吧?”
安平垂下眼帘,微微一顿,随即淡然一笑:“母后多虑了,女儿只是想在设宴时与杨将军叙叙旧。她多年来戎马在外,如今得胜归来,总算可以稍作歇息,实在替她高兴。”
武曌注视着安平,眼中闪过一抹深意,语气平静却意味深长:“叙旧也好。杨玉珑确实劳苦功高,但她身在军中多年,是时候换个位置了。本宫已在考虑让她入朝任职。”
安平抬眸,目光中隐约带着几分担忧,却很快收敛心绪,声音依旧温柔:“母后英明,杨将军无论在朝在军,都会是大唐的功臣。”
武曌点头,似乎对她的回答颇为满意,低声道:“你倒懂事。记住,无论心里如何想,都不可露出半分情绪。朝堂之事,你该明白其中深意。”
安平微微颔首,脸上的笑意隐隐多了几分克制与深思:“女儿谨记母后教诲。”
离开长生殿后,安平公主站在宫道上,轻抬眼眸望向远方,微凉的风拂过她的衣襟,却拂不去她心底的那一抹波澜。
回到宫中,安平公主独自坐在窗前,托腮望着天边的晚霞,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一般:“若杨玉珑真的不再掌军,母后的安排会是什么?”
她知道,杨玉珑的归来,或许意味着一场更大的风波,而她愿意在这其中,默默为她守护一片安宁。
当天傍晚,洛阳城的夕阳将整个宫苑染上了一层暖橙色,杨玉珑凯旋归来的消息在宫中彻底传开,每个人心中都燃起了不同的期待。
司衣宫中,柳凝儿站在宫墙下,抬头望着天空的归鸟,目光渐渐变得清亮。
而天后的长生殿中,武曌负手而立,望着窗外的落日,低声呢喃:“杨玉珑,这次凯旋归来,你是否已明白,本宫的期望。”
北风呼啸,冬雪渐歇,洛阳城的一切,正在等待着那位凯旋的巾帼将军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