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沅之心虚地偏过头,双脚莫名定在原地,身后人尚在神嚎鬼哭。
霍琅唇角微弯,迈步向她走来,在与之并肩处停下。
“来人。”他道。
哭声淹没在骂声中,刘氏拼命挥舞手臂,以此驱赶扶她的侍女。
男子那双黑眸戾意极重,寻常人与之对视,顷刻寒毛卓竖,果然,刘氏只瞧一眼就被吓坏了,瘪着嘴巴抽噎着,又苦又怕,不敢作声,任由宫人将其搀起。
“送出宫。”
简洁明了。
俞沅之转身,杏目瞪圆,难以置信。
“霍……”
她欲言又止,纵使霍琅位高权重,但刘氏毕竟是奉太后旨意入宫的闺秀,且为皇后外甥女,胡乱做主,岂非惹祸上身!
刘氏忙抹干眼泪与唇边黄末,瑟瑟发抖:“霍将军,我……”
“假传懿旨,回府告知你爹,如何请罪免于一死。”霍琅面无表情道。
太后从未赏赐过吉祥糕。
俞沅之震惊不已,刘氏被父母娇惯,任性妄为,居然敢以此诓骗。
“我……我没有假传,我就是开个玩笑!我真的……”
霍琅摆了下手,两名宫人立刻将刘氏向寝殿拖,女子似乎才意识到闯了大祸,五官霎时扭曲,眉间川字深印,大声跺脚喊冤,鞋子险被甩飞。
未果。
还剩几块“吉祥糕”,四分五裂躺在青石阶上。
霍琅命太监收拾残局,转身看向俞沅之,目光停在她的唇畔,右手欲抬起,顿了顿握拳放弃。
“还苦吗?”他问道。
她摇摇头。
半晌,一句夸赞传至耳中。
“做得好。”
俞沅之诧异抬眸,是嘲讽吗?她莫名打了个寒颤,定然是嘲讽!
自己出身乡野,入宫多日一直循规蹈矩,未料意外暴露粗俗之举,被他撞了个正着。
“我……我方才……”
绞尽脑汁,唯一解释大概就是被妖怪附身了。
“有仇,当场报。”
俞沅之闻言一怔。
“回去歇着。”他又道。
霍琅抬脚向正殿走去,高大背影逐渐消失在长廊深处。
夜里,俞沅之睡不着,偷偷沿墙角散步,听到小太监嚼舌根,称刘氏小姐因假传懿旨被驱赶出宫,皇后亲自到永寿殿向太后娘娘磕头请罪,鉴于刘氏乃初犯,免于死罪,即日被送往外郡郊庄思过,一年不得入京,刘侍郎因教女不善,罚俸三年。
风水轮流转。
为保家族声名,孟皇后能屈能伸,这点倒与罗国公父女毫无二致。
-
咚咚咚。
敲门声急促。
“二姑娘睡了吗?”
是风华的声音。
俞沅之起身拉开门,见风华满头大汗,略带哭腔称七皇子不见了,四处寻不到人影。
她立刻披上外衫,与其一道踏出阁,太后娘娘已安枕,无人敢扰,皇上知晓后命侍卫搜寻,几乎快将后宫翻过来。
当众人在鲤鱼池边找到七皇子时,他正哆嗦靠在树上,而一旁躺着位溺水宫女。
俞沅之推开侍卫,疾步奔向少年,他面色惨白,从头到脚湿透,整个人狼狈不堪地蜷缩着。
七皇子又杀人了!
这句谣言不出半个时辰,传遍皇城。
一桶桶热水接连被送进内殿,透过窗影,尚可见小太监匆忙而过,但无人敢多做停留。
“七皇子会将人按在水盆里浸水!”
“不死也没半条命……”
越传越玄。
待到天亮,俞沅之前往探望,少年再度将自己藏进被中,塌上来回打滚,他烦躁极了,两名侍女则站在门口不愿靠近。
“你们出去吧。”俞沅之轻声道。
咯吱一声,门迅速被关紧,唯留下一碗汤药在矮桌上冒烟。
她将少年的棉被用力扯开半个角,满是泪意的眼委屈躲闪,再小心翼翼向下拉,一张俊脸通红,蓬头垢面,可怜憔悴。
俞沅之心疼地抚过他的额头。
那日淑妃告知少年过往,确让她心有余悸,可经过这段日子接触,她早已将七皇子视为自己的弟弟,或许因他与阿娘一样,都是世人眼中异类。
俞沅之温柔比划:别怕,没事了。
少年怔怔望着她,尤记起昨夜,那些人提着灯笼聚集,就像烈焰般刺痛双目,要瞎了!
遇到小宫女落水,他想拉人上岸,奈何踩空坠下池,为什么大家看向他的眼神里,全都是畏惧,而非褒扬。
明明是在救人……在做善事啊!
七皇子楚楚可怜:那个侍婢没事吧。
俞沅之低眸,斟酌半晌,缓缓颔首。
其实,那个小宫人过世了。
七皇子腾地一下坐起来比道:是我救了她,她有没有说为什么落水?
俞沅之蹙眉:你跳进池中是为了救她?
七皇子呆呆点头:我看到水中有人,想要拉她却失手,踩空掉了下去。
俞沅之:……
她直觉相信少年并未说谎。
俞沅之:你为何那么晚出门?
七皇子心虚低头,磨蹭着比划缘故,听人说夜晚的鲤鱼池能遇到金色蛙,好奇想去瞧瞧。
她并未多言,端起安神汤药喂少年喝下,温柔地安抚半晌,直至他入睡,才从内殿离开。
站在院中,大片乌云自东边压了过来。
-
淅淅沥沥,凉风裹挟着雨水,将整个皇宫笼罩在潮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