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要去尼山书院读书的事是机密,除了家里亲近的几个人,旁人自然不知道,被祝八哥知道后,他亦是连声反对,但家里人都同意了,他反对也无效。
事情就这样定了。
此次去,嫦娥带的正是那个鹅蛋脸的贴身丫鬟,名叫秋凤,她生得胖乎乎的,力气大,一时难分出男女,人又机灵。
尼山书院距离祝家庄有半个月的路程,准备好就得赶路了。
嫦娥也不欲耽搁,她束发成冠,换上青蓝色书生布衣,乍一看上去,只顾得为她美貌所惑,倒不注意男女了。
走了有十来天功夫,终于到了济宁。
进了城,秋凤在客栈订了两间上房,收拾好,下了楼,才到客栈门口,看到外头集市热热闹闹,人头攒动。
不远处,一群人围着,中间不知在吵什么。
嫦娥叫住一个路人问了声,方知适才几个差役骑马过去,将一买菜的老妪担上的篓子弄翻了,菜撒落了一地,被马踩踏的不成样子,正坐在路中央哭呢。
她皱了皱眉,吩咐秋凤道:“取几两银子给那老妪。”
“哎。”
秋凤答应着去了。
老妪得了钱,停了哭声,不多时,中间的人也散了。
却不知秋凤这一给钱,违背了财不露白的道理,集市上的小偷看她们一个少爷,一个小厮皆身形纤瘦,不像有功夫在身,便盯上了二人。
秋凤才一转身,一戴方巾的男人奔跑着撞过来,顺势将她手里的荷包给抢去了。
“有贼!抓贼啊!”
秋凤指着前头人喊着,她有小姐要看顾,一时离开不得,正为难着,从人群中跑出来一青衣公子,飞毛腿一般的跑出去,不多时,将抢去的荷包追了回来。
秋凤高兴道:“小……公子,太好了!”
嫦娥柔声道:“多谢公子。”
她看着面前人,也是学生打扮,便试探性问道:“公子莫非也是去尼山书院读书?”
“正是。”
梁山伯惊喜的看着眼前人,他不想一路走来,居然在这里遇到了同窗,当真是有缘,只是,看眼前人气质,一看就是大家公子出身,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开口结交。
他旁边的书童立冬是个性格活泼的。
“我家公子名叫梁山伯,是会稽人氏,我叫立冬。”
秋凤看了看嫦娥,道:“我家公子姓祝,名叫祝英台,是上虞祝家庄人氏,我是她的书童秋凤。”
立冬怼了怼梁山伯胳膊,小声道:“公子,既遇上了,就一起走吧,路上也有个伴。”
嫦娥看到梁山伯,不禁有些失落,不是杨戬,她心里暗忖,难道这次杨戬真的没跟来?
想了一回,她正担心去了尼山书院怎么隐藏自己的女子身份,忽然听到立冬这么说,心里有了主意。
她顺着立冬的话,邀梁山伯同行,两人在一路上谈事论述,让嫦娥惊讶的事,梁山伯年纪虽小,但颇有些文采,本性又纯良,是个端方君子。
梁山伯呢,则是从没见过如此学识渊博之人,似乎凡天下之书,祝英台都看过,凡他所知所能的,祝英台都知都能,在他看来,以祝英台的才学,不应该来尼山书院读书,应该直接去考状元。
不怪梁山伯这般想,嫦娥活了几千岁,经历的事不知多少,岂是凡人能及?
即至到尼山书院附近,二人结拜为兄弟。
实际上,嫦娥却是把梁山伯看做后辈。
进了书院,交了束脩。
即便是书院,也有现实之处,山长不理论,下面的人却是看人下菜碟。
不同的束脩,给出的待遇也不一样。
他们见一主一仆穿衣打扮皆是有钱人,早有奉承之心,秋凤打蛇随棍上,偷偷塞了钱,他们便给嫦娥分到了单独的一间住处,这也算因祸得福了。
此次,包括嫦娥、梁山伯在内,共有十八个学生报名,其他有五六个富家子弟,七八个家境普通的,还有两个个和梁山伯家里一样贫穷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十八个学生中,有一个名叫李长生的,他是山长的儿子,正好在这一届读书。
他为人内敛稳重,受过父命,当父亲不在时,帮忙维持学院纪律,带着学生读书,相当于一班之长。
一大清早,他打开教室门,将桌椅蒲团摆好,等待钟鸣三声,教室内新生陆陆续续而来。
因昨儿山长介绍过,所以这会儿见到李长生,大家皆口呼“长生兄。”
李长生正温习课文,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待看完一篇文章,放下书本,目光在室内扫了一遍,看到嫦娥时,眼睛却定住了。
嫦娥以为他发现自己女扮男装的真相,忙低下头,以手握拳做掩饰
这一动作,惊醒了李长生。
他忙移开目光,道:“翻开《孟子》第一篇,读。”
众学生摇头晃脑的读了起来,虽不甚整齐,但也算差强人意。
不过一会儿,山长夹着课本过来了,开始今天的正式授课。
嫦娥见李长生收回了投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方微微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