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面露凶狠,目光狰狞,举刀要砍向梁秋之时,李守指着她大声道:“太后,尽管你杀了梁大人,杀了我。也堵不上天下的悠悠众口,到时候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淹死你。”
“李大人真是好胆识,你别以为哀家不敢杀你。”
“我当然知道你敢,今日若是与你们为伍,我也不会站出来了。我死前只想问你一句,锦云在哪里?有人在宫里见过她,今日却不在这里,是不是被你抓走了?”
太后冷笑道:“她前几日是来过,但是跑的太快,哀家没有抓到她。”
李守听到这里顿时松了一口气,太后将剑锋一转,就指向了李守。
“既然你如此迫不及待的寻死,那哀家就成全你。”
‘咻’
一只利箭划了过来,直直的朝着太后射去,可惜了射偏了,箭只是从她的手臂上划过,没有射中要害。
感到刺痛的她扔下手中的长剑,一回头却瞧见云戬骑着马儿赶来。
除此之外,没有看到秦济凡和姜锦云的身影。
秦景翊见太后受伤了立刻上前:“母后,你怎么样了?”
太后摇了摇头:“没事。”
她对着云戬怒喝:“大胆,你竟敢伤哀家,来人,拿下。”
云戬身后还跟着一个小队,他四处望了望,看来姜锦云还没有赶回来。
现在只能靠他了,他下马:“太后,陛下还未死。你此刻就让弋阳王上位,未免太过于着急了吧?”
“哀家做什么,哪轮到你来置喙?”
话音一落,就冲出一队小兵将云戬他们团团围住。
云戬带的人太少了,水城的人还在路上,他们几番缠斗,云戬就被缉拿住了。太后原本想要当场绞杀了他,这时钦天监的王大人站了出来。
“太后娘娘,吉时已到,咱们……”
说完又看了眼地上的云戬,他此刻是有心解围。
太后闻言立即出声:“既然如此,那就抓紧开始,免得误了吉时。”
秦景翊在宫人的参拜下走到了仪式台上,太监开始念那种隆重的词,乐声悠扬。就在登基大典还差最后一步的时候,宫门外有大军压了过来。
领头是一名穿着银色戎装的女子,她的面容里带着倦怠,眼神却异常坚毅。就在秦景翊进行到最后一步的时候,那女子拿出一把弓箭,朝着台上射了去。
她本不想取秦景翊的性命,箭只是射在他的右腿上。
太后顺着箭的方向,一回头就看见马上的姜锦云。
她怒急了:“姜锦云,你要什么?造反不成?”
姜锦云从马上下来,朝着台阶上走去。身后跟着秀儿,以及一小队人马,其余大军原地待命。
姜锦云笑了笑,反问道:“造反?太后此举与造反何异?”
“秦济凡下路不明,国不可一日无主,景翊登基名正言顺。倒是你名不正言不顺,公然对着陛下行凶,你该当何罪?”
“陛下尚在,你扶持弋阳王上位。谋权篡位,犯上作乱,我这是清君侧。今日就算没有我,你们这皇位你们也坐不稳。因为,你们才是名不正言不顺。你们这么快登基恐怕连玉玺都没有造出来吧?”
秦景翊举起台子上的玉玺,“谁说朕没有玉玺的?”
姜锦云看着玉玺上刻着的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他没有错,你们的确是狼子野心。早就起了谋反的心思,这玉玺造的倒是极快。传国玉玺代代相传,哪有你私刻的道理?”
“你就是传国玉玺,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它不是?”
姜锦云回头,看了眼秀儿,秀儿打开怀里的盒子。
“我当然有证据证明它不是,因为真正的传国玉玺在我这里。”
文武百官见状,不少人开始下跪。
太后眸光一冷:“难怪哀家将后宫翻了个底朝天都没瞧见玉玺和凤印,原来玉玺在你这儿?”
要不是昨夜秦济凡告诉她玉玺在哪,她今日也不会这么快搬到救兵。
姜锦云又道:“各位大臣,本宫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是要拥护弋阳王,还是愿意同本宫一起等陛下归来。”
梁秋与李守走到了姜锦云的身后:“微臣愿意同娘娘一起。”
有了他们两个人开了头,继而又有三三两两的人上前。当年秦济凡登基之时年幼,太后垂帘听政,因此把握了不少朝臣。
如今愿意跟着姜锦云一起的,只有十二个,其中还有九人是跟随先帝的老臣。
姜锦云有些痛心疾首,难怪大乾在上一世葬在自己手里,原来朝堂之中太后掌握了这么多人。
难怪她上一世除了姜家军之后,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