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清没解释,笑道:“哥你要买不?我这还有两包,两块钱一包。”
豁,居然卖这么贵!他又不是冤大头,绝对是不会买的。不只是他,除了童肖这个大傻子,别人肯定也不会买。毕竟是两块钱,两块钱能买多少东西了。
炸货老板信誓旦旦,但下一秒他就被打脸了,旁边不知何时围上来的摊主们争着抢着要买。
李时清看着围着自己的摊主们,仿佛看到了一群小钱钱正在向他飞来,心里乐开了花,面上还犹豫道:“我这底料制作不容易,现在只有两包……”
“给我,我出两块五。”这是卖面大娘。
“我出三块。”这是卖粥大叔。
……
李时清看他们说着说着就想打起来,连忙把人劝住了,“大家别急别急,底料以后还有,我每天都会做的。”
劝了好一会,摊主们在得到了李时清的保证后,才愿意离开。他手上的两包底料也被拿走了,换回了手里的四块钱。
童肖看着其他摊主的举动,生怕他们抢先一步,心里十分紧张不安,忙道:“李老板,你可不能忘了我啊。这底料我也是需要的,每天一包。”
“我知道我知道,童哥你放心,我肯定记得。”李时清回去拿了个本子,“我把你们的需求记在上面,这样方便点。”
“好好,给我记个一天一包。”童肖美滋滋看着李时清把自己名字写上,才拿着底料包离开。
李时清擦了擦汗,又去问了其他摊主的意思,依次把他们的需求写上。
再回到摊位上,李时清数了数,总共要做二十一包底料,也就是能赚四十二块。除去成本,纯利润二十多。
而底料包除了要把香料磨碎,避免别人识别出配方,其余做起来也不是很麻烦,李时清一口气就能做一大堆。这么一想,妥妥赚了。
李时清美滋滋把本子收好,准备明天去学校问问徐教授她有没有什么建议。
希望徐教授不会觉得他笨,烦他。
*
早上九点,李时清来到了齐苏大学的南大门,照例在门卫那登记后,再去经济学院找教室。
经济学教授徐知恩的课几乎堂堂爆满,像李时清一样从校外赶来听课的人也不少。但第一排总是最后坐满的,因为徐教授总会抽第一排的人提问。
要是抽到的这人回答不上来,徐教授也不会骂人,只是看着那人回答先前的问题。她看人的目光并不冷酷,但被看的人总会觉得无地自容,后悔自己之前不好好复习。
李时清按照以往坐在了第一排,拿出了自己的书回顾以往的知识。
等徐教授来后,果不其然第一件事就是抽人回答问题。
她看了一圈,把李时清叫了起来。
“我上次讲了房价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想必大家课后都思考过,有了自己的想法。麻烦这个同学给我讲讲,现在到底是租房划算,还是买房划算。”
听到这个问题,大学生们一下子讨论开了,教室里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