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莲轻轻抿了口茶,思索片刻说道:“我在封地时,发现许多女子虽有求学之心,却因家境贫寒,连书本都买不起,更别说请先生教导。我们或许可以先从兴办女子学堂开始,为那些贫苦人家的女子提供读书的机会。我曾去过一个偏远的村庄,那里的女孩子每天只能跟着母亲做些粗活,眼神中对知识的渴望让人心疼。若能有学堂,她们便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她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眼神中满是对那些女子的关切。
林婉儿微微颔首,接着说:“楚姑娘所言极是。除此之外,女子科举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很多偏远地区的女子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回事。我们可以派遣一些女官前往各地宣传,鼓励女子参加科举。我出身平凡,深知女子想要改变命运的艰难,若能让更多人知晓科举,定能激发她们的斗志。”她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更加坚定了推广女子科举的决心。
苏怀玉认真听着,不时点头:“你们说得都对。兴办女子学堂,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师资。我会和陛下商议,争取朝廷拨款,再请一些有学识的女先生任教。至于宣传之事,林姑娘可以挑选一些品学兼优的女学生,组成宣讲团,前往各地。不仅要宣传科举,还要传播女子也能有所作为的观念。”她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与皇帝商议的细节,以及如何挑选合适的女先生。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从学堂的选址、课程的设置,到宣讲团的行程安排,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在学堂选址上,她们考虑到要方便各地女子求学,决定在京城和几个大的州府率先设立,再逐步向偏远地区扩展;课程设置则不仅有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加入了女红、算术、医学等实用课程,力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女子。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殿内的烛火被一一点亮。昏黄的烛光映照着三人的脸庞,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希望和憧憬。
苏怀玉看着眼前的楚莲和林婉儿,心中满是感慨:“今日能与你们相聚,共同谋划女子的未来,是我之幸。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让更多女子走出闺阁,实现自己的价值。”楚莲和林婉儿对视一眼,坚定地点点头。她们深知前路充满挑战,但此刻三人的相聚,让她们有了并肩作战的勇气和力量,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无数女子在学堂中求知、在朝堂上施展才华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