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轻柔地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五彩光芒,给这座威严的宫殿群增添了几分柔和的气息。御花园里,花香馥郁,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安宁与美好。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场激烈的纷争正悄然酝酿。
苏怀玉在自己的宫殿内,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一份奏折,上面详细阐述着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女子科举”新政。这份新政,承载着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她深知在这个时代,女子被诸多规矩束缚,才华被埋没,而科举则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契机。她希望通过此举,让女子也能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国家贡献力量,实现自身价值。
这段时间,苏怀玉为了这份新政可谓是费尽心思。她常常在深夜还挑灯夜读,查阅大量的古籍资料,寻找历史上女子展现才能的事例,只为了给新政找到更坚实的依据。她还私下里与一些有见识的女官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
“来人,备轿,本宫要去见陛下。”苏怀玉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她明白推行新政必将面临重重阻力,但为了万千女子的未来,她愿意迎难而上。
不多时,苏怀玉来到了御书房。她向皇帝行了礼后,便直截了当地呈上了奏折:“陛下,臣妾以为,如今推行女子科举乃是顺应时代之举。女子之中亦有诸多才华横溢之人,若能让她们参与科举,入朝为官,定能为我朝增添新的活力,也能彰显陛下的英明与仁德。”
皇帝接过奏折,仔细地翻阅着,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他一页页地翻看,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似乎在权衡着利弊。许久,他缓缓开口道:“苏妃,你的想法虽好,但此事关乎社稷,牵扯甚广,还需从长计议。”
正如皇帝所言,“女子科举”的消息一经传出,朝堂上下顿时炸开了锅。以丞相为首的一众老臣率先站出来反对。在早朝上,丞相满脸怒容,义愤填膺地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如今苏妃竟提议女子科举,这简直是有违祖制,扰乱纲常。若真让女子入朝为官,成何体统!”他一边说着,一边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笏板,仿佛在驱赶着什么可怕的东西。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有的说:“丞相所言极是,女子就该待在深闺之中,相夫教子,参与科举只会让天下大乱。”还有的说:“这苏妃真是异想天开,此举必将动摇国本啊!”一时间,朝堂上反对声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潮水般向苏怀玉涌来。
苏怀玉得知此事后,心中焦急万分。她四处奔走,试图说服那些反对的大臣,向他们阐述女子科举的益处:可以为国家选拔更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能提升女子地位,让家庭更加和谐……然而,她的努力收效甚微,大部分大臣依旧固执己见,坚决抵制。
苏怀玉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她深知改革之路必定充满艰辛,但她坚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于是,她决定举办一场模拟科举,让事实说话,向众人展示女子的才华。为了这场模拟科举,苏怀玉亲自挑选题目,涵盖了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治国方略等多个方面,力求全面考察考生的学识和能力。她还精心布置考场,将其安排在皇宫中一处宽敞明亮的大殿内,摆放整齐的桌椅,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墙上还张贴着激励考生的标语。
消息传出,皇宫内一片哗然,不少宫女和宫外的女子都跃跃欲试。那些平日里只能在深闺中默默读书的女子,听闻这个消息后,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她们纷纷开始刻苦复习,日夜研读经典,希望能在这场模拟科举中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