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决定御驾亲征的消息,仿若一道惊雷,毫无征兆地在宫中炸响,刹那间,平静的皇宫陷入了紧张忙碌的备战氛围,人人都被这即将到来的大战所裹挟,脚步匆忙,神色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息,仿佛大战将至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心头。
苏怀玉得知此事后,内心仿若汹涌的波涛,久久无法平静。她深知此次北境战事的严峻程度,每一份战报都像是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她的心。她也明白,皇帝御驾亲征虽能极大地鼓舞全军士气,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因素,但战场瞬息万变,危机四伏,这其中所伴随着的巨大风险,让她满心忧虑。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苏怀玉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而坚定的想法——随皇帝出征。她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一只被困在金丝笼里的鸟儿,只能在宫中焦急地等待消息,作为皇帝的妃子,她有责任、有义务挺身而出,陪在皇帝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协助他共渡难关,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与此同时,楚渺听闻谢无歧受伤的消息,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呆立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气。她缓缓地瘫坐在椅子上,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像断了线的珠子般簌簌落下。脑海中,谢无歧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他温柔的笑容、坚定的眼神,每一个细节都如此清晰;而战场上他受伤流血的画面,更是像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一遍又一遍地在她脑海中循环播放,让她心痛如绞,难以呼吸。
“不,这不是真的……”楚渺喃喃自语,声音带着颤抖,充满了无助和悲痛。她的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仿佛这样就能抓住一丝希望,能让谢无歧立刻出现在她面前,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
就在楚渺沉浸在悲痛的深渊中无法自拔时,苏怀玉精心梳妆打扮一番,身着一袭简约而不失庄重的宫装,每一个褶皱都熨帖整齐,每一处配饰都恰到好处。她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前往御书房,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的决心。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成一个“川”字,全神贯注地审阅着各种战报和军事情报,试图从这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破敌的关键之策。书桌上堆满了厚厚的文件,如山一般压在他的心头,烛光映照着他疲惫的面容,岁月似乎在这一刻无情地刻下了更多的痕迹。
苏怀玉轻轻推开书房的门,动作轻柔,生怕惊扰到专注的皇帝。她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声音清脆却又饱含着关切,轻声说道:“陛下,臣妾有要事相奏。”皇帝抬起头,看到是苏怀玉,疲惫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温和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欣慰,更有几分无奈:“爱妃,可是有什么心事?但说无妨。”
苏怀玉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鼓起勇气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您要御驾亲征,心中十分担忧。臣妾思量再三,决定随陛下一同出征。”皇帝听后,微微一愣,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眼睛瞬间瞪大,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爱妃,战场乃凶险之地,刀剑无眼,生死一线,你一介女流,怎能前往?朕绝不能让你涉险。”皇帝的语气坚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他心中,苏怀玉是他珍视之人,怎能让她置身于那残酷的战场。
苏怀玉向前一步,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如炬,仿佛能穿透这重重困境,看到胜利的曙光:“陛下,臣妾虽为女流,但也懂得家国大义。如今国家有难,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臣妾愿与陛下共患难,同生死。臣妾在宫中多年,历经诸多变故,也积累了一些见识和智谋,或许能在关键时刻为陛下出谋划策,成为陛下的得力助手。而且,臣妾在陛下身边,也能悉心照顾陛下的起居,让陛下无后顾之忧,全心投入战事。”苏怀玉的话语诚恳而坚定,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对皇帝的深情和对国家的热爱。
皇帝看着苏怀玉坚定的眼神,那眼神里燃烧着炽热的信念,让他心中既感动又犹豫。他深知苏怀玉聪慧过人,心思缜密,曾多次在宫中的危机时刻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临危不乱的勇气,她的智谋和胆识,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战场实在太过危险,残酷的厮杀、随时可能降临的死亡,他实在不忍心让苏怀玉去冒险,让她置身于这九死一生的绝境。
苏怀玉似乎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她向前靠近一步,眼中满是恳切:“陛下,臣妾明白您的担忧,您对臣妾的关怀,臣妾铭记于心。但臣妾心意已决,这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臣妾不想成为一个只会在宫中等待消息、坐以待毙的弱女子,臣妾想为国家、为陛下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哪怕只是尽一份微薄之力。请陛下成全。”苏怀玉说着,缓缓跪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在向皇帝表明她绝不退缩的决心。
皇帝沉默了许久,他的目光在苏怀玉身上停留,心中天人交战。最终,他叹了口气,那声叹息里满是无奈与妥协:“既然爱妃心意已决,朕也不再阻拦。但你一定要答应朕,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安危为重,切不可鲁莽行事。”苏怀玉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连忙跪地谢恩:“臣妾遵旨,谢陛下成全。陛下放心,臣妾定会小心谨慎,不辜负陛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