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我在后宫不争宠 > 第34章 第 34 章

第34章 第 3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怀玉提笔,大刀阔斧删减。她精准保留关键信息,如工程进度、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将那些冗长废话一股脑删除。原本厚厚一本奏折,经她之手,精简成不到两百字,内容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萧渊拿着修改后的奏折,再次召集大臣。他将两本奏折摊开展示,说道:“众爱卿,看看,这本是原样,这本是苏美人修改后的。同样汇报水利工程,诸位觉得哪本更好?”

大臣们瞧着两本奏折,一时哑然。片刻后,年轻的赵大人站出来,恭敬说道:“陛下,臣以为苏美人修改后的奏折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既能节省陛下时间,也能让臣等迅速把握重点。”赵大人是朝中的后起之秀,思想较为开明,一直主张革新政务流程。

“赵大人所言极是,简洁的奏折确实更便于陛下审阅。”钱大人也跟着附和,他主管钱粮事务,深知高效政务的重要性。

其他年轻大臣纷纷点头赞同,可李大人等一众老臣依旧满脸不情愿。李大人轻咳一声,说道:“哼,这不过是取巧罢了,如此简略,如何体现对朝廷事务的重视?”

然而,李大人并不甘心。回到家中,他闭门不出,挑灯夜战,决心写一封能说服皇帝收回成命的求情信。他铺开宣纸,饱蘸浓墨,用最华丽、最晦涩的文言文抒发己见。信中,他引经据典,从《周礼》中的治国方略谈到本朝制度沿革,又从历代贤君理政之道阐述奏折详尽的重要性,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自觉逻辑严密、文采斐然。

次日,李大人郑重将求情信呈给萧渊。萧渊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无奈苦笑,对苏怀玉说:“这李大人,真是执着。你瞧瞧,写这么多,朕都不知从何看起。”

苏怀玉接过信,快速浏览一番,笑道:“陛下,李大人怕是没领会您的意思。不过,这倒给了咱们机会,让大家看看,即便用文言文,也不必长篇大论才能表意。”

于是,苏怀玉伏案提笔,将李大人的求情信翻译成简洁白话文,还把字数严控在五百字以内。她不仅保留了信中的核心观点,还在关键处加上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内容更加清晰易懂。

萧渊拿着修改后的信,再次召集大臣。他将两封信并排摆开,说道:“众爱卿,同样内容,简洁表达不仅不影响意思传达,反而更易理解。往后,大家写奏折,就按这标准来。”

李大人看着自己那冗长的信件和苏怀玉修改后的简洁版本,心中虽仍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修改后的内容确实更加清晰明了。他沉默片刻后,微微拱手道:“陛下圣明,臣等日后定当注意奏折篇幅。”

经此一役,大臣们彻底领会萧渊的决心。此后,奏折字数锐减,内容愈发精炼,朝廷办事效率大幅提升。而苏怀玉的“奏折超千字扣俸禄”建议,被众人戏称为“麻辣烫新政”,在朝廷内外传为佳话,成为提高朝廷政务效率的一段传奇。从那以后,朝堂上的风气也为之一变,大臣们在撰写奏折时都格外注意语言的简洁和重点的突出,每次朝会讨论政务也因为奏折的清晰明了而变得更加高效。而苏怀玉也因为这件事,在朝廷中赢得了不少大臣的认可,她偶尔参与朝政讨论时,提出的一些观点也开始被大家认真对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