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心灰意冷地走出了家门,只觉世道不公。
......
行笔至此,相似的情形,让姜逢不仅想到了裴行之。
她可以很肯定的说,裴行之对她很好,事事关切,每当她有需要的时候,总会突然出现在她的眼前,帮她解决一切。
可姜逢总觉得,他有很多秘密,很多顾虑。
她想,若是裴行之身边也有一位女子,与他如同知己琴瑟和鸣,她会如何处理呢?
姜逢的第一反应是否认自己内心的这种危险想法。
论迹不论心。
裴行之已经是很好的人选了。
姜逢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产生这种想法。
她继续完善着手中的故事,写完之后,她便将这些手稿缩进她的小木箱里,派人送去书铺。
她居住在淮城不过一年,当初选择隐藏身份住在这里,显然是个再好不过的决定。城中县令等官员不知她在此,就让她避免了许多宴会的邀请。当初她还在京城时,每日收到的花笺便有厚厚一沓,有诗会,有赏花宴,还有各种各样的琴棋书画比拼。
京城中谁不知到长公主幼女是个药罐子,无事从不出府。给她送来请柬,不过是礼貌而已。
姜逢从前在京中时,常在宫中,因太医院医术高超,有什么要紧事能够到的更快。
她自小在皇后宫中长大,当今皇后是个极美的女子,待人和善,对待姜逢像亲女儿一般。虽是养在规矩颇多的皇宫之中,姜逢身上带着帝王帝后的那份宠爱,过的如鱼得水,颇为惬意。
只除了一件事。
那便是,她与皇后所出的太子关系并不融洽。
小的时候,皇后总在她耳边念叨着,“本宫这辈子就想有一个女儿,可惜没有缘分,幸好有泱泱陪我。”
那个太子似乎是不满母亲的偏爱,常常与姜逢争抢。
有时候是些小物件,有时候是最后一块糕点,更多时候是争尚书房的第一。
就连皇帝舅舅都说,自从泱泱住进宫里后,太子都活泼了不少。
不过,太子十几岁时为了历练,离开京城很久了。后来,姜逢为了治病,也离开了京城。算起来,姜逢也有很多年未曾见过他了,也不知如今的太子长成了什么模样。
将思绪往回拉,姜逢看着桌上摆着的晚膳,比之从前更加品种繁多,不过为了避免浪费,每一道菜的分量都不多。
姜逢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面前这道脆皮茄子,眼前一亮。很快有对其他几样菜下手,每一道菜都很美味,超乎以前的水准。
姜逢大快朵颐起来,中途还抬起头来,“今日厨房当值的,赏银二两。”
待她吃完后,锦波上前收拾,才告诉她,今日很多菜品,都是清月做的,她提出来很多改良的方法,好像是天赋点在厨艺这上面了,所以今天的饭菜格外美味。
姜逢很是惊讶,“她才学了多久?”这样的话,她都要怀疑母亲是知晓她的厨艺天赋,特地将清月送来给她当厨子的。
不过,想到她手里那层厚厚的茧子,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锦波递上漱口的茶,“回姑娘,一个月不到。”她也有些羡慕,怎么她能给姑娘梳出来几百种好看的发髻,就偏偏做不出来一道美味的佳肴呢?
清月却是一看就学会了,当时第一次做出来给他们试菜的时候,他们都惊到了。院子里那些丫鬟婆子都被清月的这一手厨艺折服了,只是因为清月是长公主那边派来的人,和他们地位不一样,才勉强拉开点距离。
就这样,还每天都有人拦着清月,掏银子请她做菜呢。
以锦波来看,再这样下去,清月当时带来的那把大刀,都要生锈了!反而是菜刀,天天擦拭,被擦的锃亮。
姜逢笑了笑,惊讶很快平复下来,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既然这样的话,那你也不用盯着她了。”相信母亲不会害她的。
另一边
裴府书房
裴行之正在处理着最近寄来的信件,福安则是上前禀报关于郡主府的消息。
“长公主送了一位会武的婢女过来,向来是在提防您呢,您最近可悠着点,不然圣上那边不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