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是两个人的故事。
可实际上真的只有两个人在吗?
栗子小小姐持不同的观点意见。
那么,让我们把第三人这张拼图放进去,再来看这整个故事吧。
回到那天夜晚,奥守创安排好门口值守的人,趁着夜深通过密道来到仓库。
“呦,还有这好东西。”
“闭上嘴赶紧走,最好别让我发现你在撒谎!”
“嘿嘿,那不至于,只要钱给够,好商量,好商量。”
在奥守创的催促下,山则其通过密道离开。
“怎么回来了?”独留下清理痕迹的奥守创被月光下的影子覆盖:“不对,你!”
那人背后迅速勒住奥守创的脖子。由于全程不想留下指纹而戴着的医用手套,后者指甲内没能留下凶手的皮屑。
接着,那人将手套从他手上取下,随意一扔,将死去的奥守创吊起。
接着清扫密道,关上门,挪了床,锁上办公室的门。
“等下。”高狄克眉头紧锁提出异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欲盖弥彰?”
“或许是为了延缓尸体被人发现的速度。”事实上,在发现山则其跑路后,几乎没有人跑去查看仓库:“又或许是下意识制造一个密室来让事情更荒诞些。”
“行吧,那山则其呢?就这么一失足摔死了?”
“他当然不是摔死的,是被人砸死的。他等在晚景风,被随后赶来的第三人闷头砸死,相信尸检结果也支持这一点——他的手臂上并没有跌落的下意识的防护伤。他是被人正面打死的。”
“荒唐,山则其为什么要等他?说‘嘿哥们儿,我正等着你杀我灭口呢,赶快来吧~’简直胡闹!”
“他当然可以让山则其等他,比如在山则其眼里,他是奥守创的帮凶。‘副村长让我给你些钱和行李,你收好了赶紧滚蛋,别被人抓了。’诸如此类的话。探长先生,还是那句话,山路崎岖,而且有你堵着,在有人帮的前提下他为什么要冒险自己先下山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以山则其那个愚蠢又轻浮的性子,他完全有可能这么做。
“千都先生。”依据现有证据,这位第三人做的事情恐怕比我们想象中多的多。
“我听说那首童谣并不是村里流传已久的。”
而它最初的传唱人,很不幸,就是你。
“村子宣传,需要一个特色。”后者久违地说了话。
神色晦暗难明,看不出具体情绪来。
于是栗子小小姐轻轻唱了起来。
折纸船,折纸船,折纸船飘啊飘。
飘过日落的山头(叠着影子)(上之舟从孤峰下坠落两次),道别追逐的晚风(远离囚笼)(山则其逃离仓库后被砸死)。
挂上清水的铃铛(稍稍忍耐)(奥守创被勒死后吊住),躲避顽皮的红鱼(随波逐流)(芳卉枝被推进水中险些淹死)。
“纸船啊纸船,你要到哪里去?哪里的你的归宿?”
“自由是我的目标,崖下是我的归宿。”
(清泉花开,清泉花开,人不归,人不归)。
“这首你写的童谣,不正是对应了四个人的死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