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静予收拾完球拍,换好衣服,给沈哲发了条信息:
一个“开心”的萌兔表情包。
沈哲回了张麦当劳早餐的照片。
— 这是不是第一次周末吃早餐?
—没错。
此后俩人就没再说话了。
当司静予回过味儿来,意识到这么强横的邀约方式可能并不招人待见也不利于持久时,她随手又给沈哲发了个消息:
— 以后见面换种方式,用你习惯的。在你决定改变生活方式之前不喊你晨练了,扰乱你生物钟。并且你也并不享受这早起的代价。于心不忍。
司静予发完,手机就扔一边忙别的去了。
沈哲估计下午跟朋友出去玩了,这条消息到了晚上他才回:
—没事。我都答应了就去了呗。好久不打了,活动一下也不错
发出消息和收到回复中间隔了四五个小时,所以司静予读完沈哲的回复也只说了一句:
—就是不想你太折腾
之后又是几天没消息。
司静予回到滨城后就换了一种活法,她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都会直接坦荡地跟人说。许是上班这么多年弯弯绕绕的事耗的心力太多,回来后,她的人际和做事都变得简单直接了许多。
用她自己的说法就是,她想多活几年,没用的、不行的早算早了。“直给”是她认为珍惜余生的最好方式。所以,她心里怎么想的,嘴上就怎么说给沈哲听:
以后见面用沈哲习惯的方式。
简单明了,直给到底。
但沈哲是怎么想这话的,她就不知道了。用沈哲习惯的方式。沈哲习惯什么方式?反正不是周末起个大早去打球。甚至都不是羽毛球。那是什么?什么都有可能,总之是司静予未曾熟知的沈哲世界里的东西。
这话的意思,沈哲如果读得明白,那少不了又是一身鸡皮疙瘩。姐给的球太直太硬了:
她就是告诉沈哲,咱俩要多打开几个能产生交集的纬度,单凭一颗羽球支撑起的交点,太少,太弱,不够。
实际上确实是这样。
只要沈哲不来打球,或者很长时间才打一次,司静予跟沈哲的见面就不可预测、遥遥无期。
司静予当然不喜欢这种毫无掌控的被动局面,她要尽可能多的确定性。她要沈哲在她的世界里是个常客,她也要存在在沈哲的世界里。互为旁观者可以,但也需要一个能看到对方世界全局样貌的视角。
不管沈哲有没有读懂她的用意,但这句话足以给以后见面多开个口子。如果现在没参透,那以后就用行动让他再明白得彻底一点。
周日,司静予他们羽球群比赛。
是团体赛,自己找好搭档,组委会抽签分组。她被抽到了 D 组,四队全是女双,唯一一组娘子军。司静予只报了一项跟张妙黎的女双,只打五轮就行。所以,她还兼职了摄影师。
比赛从周日中午十二点开始准备,一直到下午六点才算彻底结束。她跟张妙黎五轮战绩:2 胜 3 负,输给了别组的混双和男双。小组也没能进前三,他们这水平的女双打男双,还是难了点。
比赛一结束,司静予在球馆就把比赛照片从相机导到羽球群里了,以便大家发圈。她也想早点结束任务。大多数是她拍的,也有些她打比赛时别人替她拍的。
折腾完,回到家,洗完澡躺床上时,她才觉得有点累,脖子和后背紧巴得要命,她又起来趴瑜伽垫上拉伸了十分钟。
她把相机照片导出来的同时,就把内存卡清空了。她再躺下时,睡意全无,拿起手机去羽球群里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