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段往事,赵惜忍不住叹口气,“唉——”
便宜了那个姓陈的,她记得原主给对方买过不少东西,这零花钱如果能要回来,也是一笔收入。只可惜了……原主记忆不全,她也不知道陈周长啥样,回去后如果冒然向人打听对方,反倒对她名声不利。
“好好的,叹啥气?”两人大包小包买了一堆,正准备回学校,此行说是满载而归也不为过,袁静云实在不理解她这转变。
赵惜回过神,睁眼说瞎话,含糊道:“没什么,突然觉得自己不事生产罢了。”
袁静云:“咱们才大一,专业知识都没学多少,你就想着就业赚钱?会不会早了点?”还没学会走路,就想着跑步,太过于心急,虽然她也很急就是。
想到赵惜这段日子的努力,宿舍人是有目共睹的,她接着追问道:“对了,你给京市日报投稿,结果怎么样?有没有反馈信息?”
赵惜算了下投稿时间,第一稿寄出去大概快一个月了,第二稿转变立意角度,重新写过后,寄出去才半个月。即使稿子被录用,反馈信息给到她手里,也是需要时间的。何况……还有不被录用的可能……
她心里没底道:“没任何反馈,大概没被录取吧。”
袁静云安慰道:“京市日报作为华国主媒报纸,可能要求比较高,要不你再投其他报纸试试?”
赵惜被说动,她日后要写的主题方向五花八门,可能是社会民生,可能是体育赛事,也可能是其他未知的领域。而各个报纸都有自己的报道侧重点,她确实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报纸才对,这样可以增加稿子被录取的几率。
除了京市日报,她之前查询有关象棋锦标赛的信息时,倒是看过其他报纸,只是当时没想到舍近求远往别处投稿,所以没记录寄信的地址。
“你这建议好,回头我找到其他报纸的收件地址,就试一试。”
由于放寒假,以及临近春节的原因,公交车上人挤人,在百货商场这一站地,赵惜和袁静云竟然没挤上车。她们等了两辆,实在没办法,又往前步行了一站,才堪堪能上车。
售票员喊着让大家往后走走,可是赵惜她们被堵在门口,想往后基本不可能,连买票都是问题。
赵惜贴着袁静云,皱眉小声嘱咐道:“人太多了,先在这呆着吧,拿出买票的钱,顾好自己东西。”她不习惯这种比肩接踵的拥挤,总觉得不安全。
公交车启动后,过了片刻,售票员的声音近了些,只听对方喊道:“刚上车的乘客,买票了,其他人帮忙递一递。”
“我们两个人的票钱,这位同志,麻烦给传递过去。”赵惜和袁静云把钱放一块,给了离售票员所在方位比较近的乘客,然后他再传递给下一个乘客,最后票钱才传递到售票员手里。
中途陆续有人下车,但不多,赵惜和袁静云的位置也从一开始的车前门处,慢慢往后挪,到了中间位置。眼看着京市大学还有一站便到,两人开始往后门挤,准备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