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纺织产业,林青萍需要保证材料和人手充足,她又开始了她的宣讲大业。
“这不种田能行吗?”
“对啊,这要是不种田,那没得吃咋办?”
田埂的妇人们你一言我一语,林青萍拍了拍手,说道:“不是不让大家种田,种田当然也是需要人的,但一户人家可能有好几口人,田里的农活也不是天天有,所以我是想说,一家人可以商量,谁种田,谁去做纺织。”
“此外,参与纺织的人,每日吃住都由顺宜王府承担,若生产出来的丝绸布匹卖出,其利润也可根据一定比例分给大家。”
林青萍讲着她的规划,并做了保证,她一番慷慨陈词后,大家交头接耳。
一位妇人站起来,问道:“若王妃可以选,王妃想让什么样的人去纺织布匹?”
林青萍环视了一圈在田梗上站着的百姓,开口道:“是你们家中的女娃儿。”
“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负责家中采买事宜的一般都是女子,而女子喜欢何种样式的丝绸布匹,当然也是女孩子更能了解。”
林青萍并非全然这么想,虽然这个时代的女性干的农活不比男性少,但女子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近乎没有,未出嫁时是帮家里种地,家里的地不是她的,出嫁后给新家种地,家里的地是丈夫的。
有一份属于女子自己的,稳定的,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对提高女子地位应当是有帮助的。
林青萍所说理由在百姓听来,几乎无懈可击,大家都看着自己身边的女儿,一时间心绪复杂。
林青萍的宣讲工作很有成效,最终林青萍招揽到了两百多个十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姑娘。
林青萍也问过一些妇人愿不愿意,但她们都觉得自己得操持家里,田里的活和家里的活很多,没办法来学习纺织的相关知识。
林青萍设置了一个纺织区,并在纺织区内修建了一个小广场。
当纺织区完全建成,看着广场上女孩们带着好奇,迷茫的眼神,林青萍觉得事情也不算很糟糕,路要一步一步走,以后这些小姑娘也会长大,她们能够影响她们的孩子就可以了。
林青萍给女孩们请了很多老师,从养蚕到织布,各个环节林青萍都找了老师来教导女孩子们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
除了专业技能教学,林青萍也把教女孩子们读书识字的事情安排上了。她们的老师,是林青萍学堂里的那些女孩子们。
等到林青萍进卧房时,她看到顾寒鸣像个散发着怨气的怨夫一般,顾寒皱着眉,接过林青萍手上的披风挂好,他有些不开心的说道:“你最近天天都不在府内。”
林青萍拉住顾寒鸣的手腕,然后轻轻抱了一下顾寒鸣,安抚道:“我不在府内,那就得劳烦我的相公多操持府内事物了。”
“王府井井有条,相公你功不可没。”林青萍说完亲亲顾寒鸣的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