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个神秘传说如悄然而起的微风,暗暗在人群中流传开来:
在城郊的金鸣山上,隐匿着一位神通广大的山神。只要怀揣着赤诚之心,向这位山神许愿,往往就能灵验成真。
传说中,这位山神仅有一个要求,那便是许愿之人务必心诚。
“心诚则灵”这四字箴言,在这个传说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若有人心怀不诚,带着敷衍或虚假之意去祈求山神,那无疑是与山神的眷顾无缘。
金鸣山,平日里总是云雾缭绕,远远眺望,恰似被一层如梦似幻的神秘薄纱所笼罩。踏入山林,古木参天而立,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阳光努力穿透层层叠叠的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在地上绘就一片片如梦如幻的光斑,宛如踏入了一处与世隔绝的梦幻之境。
而在金鸣山的深处,坐落着一座略显古朴的山神庙,传说中的山神便“栖息”于此。
曾有传言,一位年轻书生,多年来寒窗苦读,只为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光宗耀祖。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数次科举考试,他皆名落孙山。在满心的沮丧与绝望之中,他听闻了金鸣山山神的传说。
抱着那微乎其微的希望,他怀揣着无比的虔诚,毅然踏上了前往金鸣山的路途。
一路上,他无惧烈日的炙烤与风雨的洗礼,翻山越岭,砥砺前行。鞋子磨破了,双脚磨出了血泡,钻心的疼痛如影随形,但他内心向山神许愿的信念,却愈发坚定不移。
终于,书生来到了山神庙前。
他轻轻推开庙门,恭恭敬敬地步入庙中。在山神那庄严肃穆的塑像前,他献上了精心准备的贡品。
而后双膝缓缓跪地,双手虔诚地合十,紧闭双眼,将自己对科举高中的殷切渴望,一字一句,饱含深情地诉说出来,那声音里满溢着真诚与期盼,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都倾诉给山神。
说来神奇,自那之后,书生感觉自己的思维仿佛被点亮,变得格外清晰敏锐,读书写字如有神助。
不久后,在又一次的科举考试中,他竟真的高中举人,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还有一位名叫秀儿的年轻姑娘,生得如花似玉,宛如春日绽放的娇艳花朵,且心灵手巧,令人称赞。
然而,爱情的缘分却迟迟未降临在她身上。听闻金鸣山山神能让许愿的年轻人得偿所愿,她精心梳妆打扮,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带着自己亲手缝制、绣工精美的香袋,踏上了前往金鸣山的旅程。
在山神庙内,秀儿脸颊绯红,宛如天边的晚霞,轻声诉说着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那声音轻柔得如同春日微风拂过花瓣,满是羞涩与期待。
回到家中不久,在一次热闹非凡的庙会上,秀儿偶然邂逅了一位温文尔雅的年轻书生。
两人甫一交谈,惊喜地发现彼此兴趣相投,皆对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热爱。
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的心越靠越近,渐渐地,情愫在两人心间悄然滋生,最终喜结连理,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更为神奇的是,据说这位神通广大的山神还有一个奇妙特点,越是年轻的人前去许愿,愿望实现的效果就越发灵验。
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不胫而走,如同一颗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越传越广,越传越神,使得金鸣山的山神愈发蒙上了一层神秘而令人敬畏的色彩。
越来越多的人,怀揣着各式各样的心愿,或是求子以延续家族香火,或是求财以改变生活境遇,或是求平安以护佑家人康健,纷纷踏上前往金鸣山的道路。
他们带着满心的希望与虔诚,向山神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期盼能得到山神的庇佑与垂怜。
一时间,金鸣山的山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的身影在山林间穿梭,仿佛是在与神秘的命运进行一场虔诚的对话。
金鸣山的山神,仿佛在这繁华京城的背后,成为了人们心中那一抹神秘而温暖的信仰之光。
……
这日,明媚的阳光如金色丝线,透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落在苏瑶闺房的妆台上。
苏瑶慵懒地坐在铜镜前,身姿曼妙,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婢女侍立身后,正轻柔地为她梳理着如瀑布般的长发,每一下动作都细致入微。
婢女一边梳理,一边兴致勃勃地与苏瑶闲聊着京城里新近流传的趣事:
“小姐,您可曾听闻?最近京城里都在热议,城外金鸣山上有位山神,许愿灵验无比呢!”
婢女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手上的动作不停,话语如潺潺溪流般流淌而出。
苏瑶微微挑眉,美目从铜镜中望向婢女,神色间透着漫不经心,轻启朱唇问道:
“哦?竟有这等事?说来听听。”
婢女见苏瑶有了兴致,顿时来了精神,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听闻那金鸣山的山神法力无边,无论求姻缘、求功名,还是求富贵,只要诚心前往许愿,皆大有实现的可能呢。”
“而且呀,越是年轻之人去许愿,灵验的效果越是显著。好多年轻人去了之后,都如愿以偿啦”。
“有个家境贫寒的书生,前去求功名,归来不久便高中榜首;”
还有个姑娘,祈求姻缘,很快就觅得如意郎君,成就了美满姻缘。”
苏瑶听闻,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