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回有些发愣,她不敢想,父皇会真的允许她入朝听政。
“昭文公主,接旨吧?”
萧回反应过来,双手接过。
“臣,谢主隆恩。”
“多谢公公,辛苦公公走一趟。”
“不辛苦不辛苦,公主留步。”
齐书临走远后,从树上掉下一个黑影。
“公主如愿了?”俞辞跳下来,顺手替她关了宫门
萧回垂眸看着手中的圣旨,“我韬光养晦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刻,我让你查的事怎么样了?”
俞辞倚着树斜眼看她。
“这温大姑娘同您,什么交情?能让您动用我来替她办事?”
萧回莞尔,抬手摇了摇圣旨。
“这是她的诚意,我等了数年的一个机会,是她给的,你说她值不值你为她办好这桩事。”
俞辞挑眉,“确实值,我已经有些眉目了,过两天查到了我再告诉你,不过,她一介普通的弱女子,怎么会让人用如此周全的法子杀她?”
“不谈她的家世样貌,单论学识修养,她都担不起你普通二字。”
“公主对她评价颇高啊?”
萧回笑着凑到他跟前,“我对俞大人的评价更高。”
说罢便转身离去。
留俞辞在原地愣神。
温清霖回府的时候仿佛卸下了重担,官服都没来得及换便赶去了疏影院。
温清影好似知道他要来,提前备好了热茶。
“哥哥眉间的愁绪散了,看来是问题解决了?”
“这场雪一日未停,问题便一日不解,以往赈灾都是由户部拨款,我今日还在担忧,一来永定关战役未停,二来迦南军,凉丘守备军的军晌……”温清霖端起茶杯一口饮了,才接着说到,
“总归,国库是不够充盈的,但今日大公主提出了一个绝佳的妙计解决了户部的燃眉之急,她提议开设一个皇商选拔,选拔标准与所捐的赈灾款挂钩。”
温清影给他添了杯茶。
“只是这法子听起来简单,办起来却难,圣上可有属意的人去办这件事?”
温清霖摇摇头.
“并无。”
“哥哥,我向你举荐一个人。”
前世这场连下二十余日的大雪造成严重的损失,人畜冻死数以万计。
前世虽无她提上去的计策,但在所有朝臣都不愿趟这浑水时,是苏承站出来,说愿意全权接管赈灾事宜。
前世她虽不是很在意朝堂纷争,但对于苏承担任赈灾一事她略有耳闻,苏承算是彻底的寒门子弟。
科考三元及第,文韬武略不输温清霖,只是家世不显,为人又太过清正廉洁,不肯折腰,身上的长衫也是打满补丁。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将赈灾事宜安排的十分稳妥,甚至在查到贪官污吏,竟带着百姓在门口大声呵骂,要求归还赈灾款。
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过于刚折,得罪的人太多,一开始只是压着不让他晋升,处处打压他。
前世经过赈灾一事后,他被虐杀于城外山林,找到的时候已无全尸,大理寺敷衍的寻了几日凶手,便不了了之。
今生不同,有如此好的计策,不仅不会得罪人,还能扬名。
温清影想拉拢他,必须先给出诚意。
温清霖一脸好奇的问她:
“谁?”
“转运司副使苏承。”
温清霖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却又想不太起来。
温清影提醒他:
“三元及第。”
“想起来了,为什么会想到跟哥哥推荐他?”
“此人刚折不挠,清正廉洁,又熟悉官路小路,与地方舆图,再合适不过的,哥哥可以去查一下的。”
“少书!”
“公子?”少书靠在院子里的凉亭打盹,听见温清霖喊他,揉着眼靠近。
“怎么了公子?”
“去查一下现任转运司副使苏承。”
“是。”
他回头看着温清影,眸色渐深。
“阿宁,我总感觉你变了,以往虽也是这般不爱出门,但是眼里从没有太多复杂的东西,能告诉哥哥,发生什么了吗?”
温清影阖眸。
“哥哥,你想多了。”
“希望我是想多了,早慧必伤,我总是担忧的,这些日子,无论朝堂,还是府内,总感觉每件事你都算无遗策,如果没有猜错,大公主提出的赈灾方案,也有你的手笔吧?”
前些日子带许太医进府的那位女子,他总觉得眼熟,后来才发现那位是大公主,温清霖以往总想着为妹妹遮风挡雨,但是忘了妹妹也会长大,不会一直在他的羽翼下。
温清影微愣,她惊叹于哥哥的敏锐,愧疚于自己的不坦诚。
“哥哥,萧回有帝王之相,她绝非池中物,我与她做了交易,我助她登上那个位置,她保温家满门荣耀,许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说,边疆的军晌她会比圣上,比她的那些兄弟要来的大方。”
“哥哥,你知道的,我拒绝不了,将士们前线搏命,朝中蛀虫克扣军晌,圣上虽贤明,却仍畏惧世家,军晌一年比一年少,将士在外以身报国,世家在京都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