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过海 > 第32章 第 32 章

第32章 第 3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傅仙儿“嗯?”了一声。

婆婆不满道:“是查那个老头子的案子的吧?之前都来问过了,怎么还来问?我知道的都已经告诉你们了。”

傅仙儿当然不知之前是谁来问的,那不重要,他和颜悦色地伸手搀扶着婆婆,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进了门。吴霜儿立刻跟上,陈青之一向恪守规矩,内心挣扎了一番,终于还是一道跟了进去。

婆婆独居,院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手编竹筐、摆件、刺绣香囊等手工艺品。傅仙儿一路扶着婆婆走到正屋前的旧木桌前,才道:“那日来的小伙脑子笨,没记清楚,还麻烦阿婆再给我们讲讲。”

婆婆在他的服侍下落了座,心里舒坦了许多。

傅仙儿给她倒了茶,问:“婆婆认识那个老头子?”

“认识。”婆婆喝了茶,看了三人两眼,才叹口气道,“那老头子是这两年搬过来的,是个大夫,不常住这里,但一旦来了就成日里熬煮一些乱七八糟的药剂,还曾毒倒过隔壁的一家老小。他的主顾都是些贵人,所以左邻右舍也不敢去闹,只能忍着。”

傅仙儿打断问:“贵人?什么样的贵人?”

婆婆摇头:“不知道。只知道凶得很,那隔壁被毒倒的一家上门去闹,都被打了出来,官府也不敢管。老婆子我哪敢凑上前去看啊。”

傅仙儿皱眉沉思着,陈青之忍不住问道:“阿婆可还记得,那些人坐的是什么车,车上有什么标记,穿得又是什么样式的衣服?”

婆婆回忆道:“是两匹大马拉的四轮马车。车顶是金色的,有花纹,左边杆子上挂着一个灯笼,是黄色的,上面写了两个字,可是老婆子我不认识字。”

陈青之道:“阿婆想想,还有什么特别的。”

婆婆努力回忆着:“出事前几天,这些人来得特别勤,闹出很大的动静。”

这可算不上什么有用的信息。傅仙儿有些失望。

又闲聊几句,三人便准备走。傅仙儿从院子里挑走了一个绣着竹叶的普通香囊,给了婆婆二两银子。临出门,婆婆捏着银子又叫住他们:“我想起来,有次赶车的大汉子说过一句,他们从山上来。”

陈青之眼眸一动:“多谢阿婆。”

三人便往闹市回。傅仙儿边走边问:“你知道些什么。”

陈青之难得露出几分得意的笑,他道:“不错。我家里供着皖南许多富贵人家家里的海货,所以知道得多一些。宣城这个地界,达官贵人不少。但是住在山上,又有官府的势力,只有一家,姓林,乃是征北将军袁庭的姻亲。”

吴霜儿道:“我听说过这个征北将军的故事。据说他是从小兵做起,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事,才一步步坐到大将军的位置的。他常年驻扎在北境,就连妻子难产而死都没回得来。”

陈青之道:“不错。这个林家,便是他第二任妻子的娘家。”

傅仙儿满脑子疑惑,一个一辈子守在北境的将军,他的姻亲为什么会掺合到江湖事中来。

三人摸不着头绪,里弄路短,不一会便走到了主街。街上的热闹冲淡了梅溪胡同的冷清,傅仙儿摸着肚皮道:“先去找个酒楼吃饭去。”

三人摸到宣城最大的酒楼跟前。五层小楼,建得气派又豪华,往来之人,男男女女,无不是绫罗绸缎穿金戴银的富贵闲人。

正是中午饭点,酒菜的香气飘得满街都是。傅仙儿肚子饿得咕咕叫,正要当先冲进门去,突然闻得两三间商铺之外一阵密集的锣声,便听呼啦啦地脚步从四面八方传来,也不知多少蓬头垢面的乞丐,手里都拿着不知哪里拣来的破铜烂铁,就往一家叫钱记米铺的商铺前冲过去。

傅仙儿停下脚步驻足旁观。

只见那米铺里先走出来一个魁梧的伙计,身后跟着几对搬着几个半旧木桶的壮士,那木桶看起来颇重,冒着腾腾的热气。

那伙计对着争先恐后围上来的乞丐又敲了几声锣,大声喝道:“大家别往前抢,排好队排好队,每个人都有的不要急喽,也不要往前挤啊!”

乞丐们迅速你争我抢地排起队来,那伙计像是同样的事已做过千百遍,有条不紊地吩咐着手下,每个上前的乞丐都能分到满满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

傅仙儿不由赞道:“这米店的老板倒是心善。”

陈青之不是第一次来宣城,对此多少有些了解,三人进了酒楼点了酒菜,他才道:“这里有个故事,在宣城是无人不知的。这米店从前的老板是如今家主的父亲,富起来以后娶了小妾,当个宝贝养着,而原配人老珠黄,不是打就是骂。原配的儿子那时候年幼,被父亲和那小妾教的是非不分,以至于原配心灰意冷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十年后,那父亲死了,小妾跟别人跑了,儿子渐渐懂事才悔不当初。儿子便去山上的佛寺求神拜佛,祈祷他老娘没有在外面受苦。大概是被住持点化,他下山后就置了这个粥棚,每月逢五逢十施粥救济这些穷苦百姓,如今已坚持了三年之久。”

傅仙儿心头道:这儿子倒也知回头是岸,只可惜悔之已晚。他不由想起了郁恕君,他如今也是风光无限,也有个老娘漂泊在外。只是他满心往高处爬,不管是至亲还是旁的都不放在心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