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灯最后还是到了卫玖手上。
几人从宝香楼离开去了街上,这个时候街道上的人慢慢的少了,小摊商贩也都收拾好了摊子回家了。
卫玖几人也准备回去,二皇子和七皇子是最先离开的。
霍闻送卫玖到了平乐长公主府的马车附近,见下人将事先准备好的披风拿过来,想要给卫玖和荣梓披上。
霍闻挥手示意丫鬟去伺候荣梓,他自己却是亲手拿过卫玖的披风给她披上,等仔仔细细的将披风带子系好后,霍闻才开口道:“夜里冷,莫要着凉,早些回去吧。”
卫玖点了点头,道:“你也是。”
目送着卫玖的马车离开,霍闻才转身上了身后的马车。
卫玖与卫言昙先是送荣梓回了平兰长公主府,等她们到自家府上时,夜已经深了。
卫玖由碧云和方嬷嬷伺候着梳洗,见到方嬷嬷,卫玖疑惑道:“方嬷嬷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家去呢?”
很多人以为丫鬟仆人都是住在下人房里的,其实不是,大多公府世家里伺候的下人,是分家生子和买来的。
像是那种世代伺候主子家的,到了一定年纪,会由主子做主配个小厮或是管事,而那些有些身份或者得脸的下人,是能在主人府邸偏僻的角落或是附近安排个小院子给她们这样的人生活居住。
至于那些买来的年轻小子姑娘们,也分短期的杂役帮工和卖身契捏在主家手里这两类,短期的那种是白天来干活,晚上便各自家去,中午只需主家赏顿饭吃。
而那种签了卖身契的,便是吃住都在主家,若是分给了各房主子,就在各自主子的院子的下人房休息,没分主子的人,便统一在府邸外围的下人房居住。
有规矩的人家,下人也分三六九等,每一等下人各有各的活动范围,断断不能随意在府里乱逛。
但上京城一些新盖的公主府或者王爷府这种,府里伺候的人,除了一部分是从宫里带出来的外,绝大多数都是从外面采买来的,家生子并不多,等过个十几年培养发展,家生子才会慢慢多出来。
像是那种打杀仆人的事,一般都是对签了卖身契的下人,至于那些犯了错的但没签卖身契的人,主子是不能随意处置的,只能递了证据报官。
而丫鬟小厮到了一定年纪由主子给配了婚,便能由府里下人房搬出去,在附近寻个院子,若是钱攒够了便能买下来,没钱也可向府里支一笔银钱,但若是从府里□□买下来的房契就是在主子手里,等什么时候还清了府里的银钱便什么时候能将房契拿回去。
这种仆人到了六十左右,还能出一笔银子像主人家赎回自己的卖身契。
若是主子开恩,有些家生子也能不等六十岁便能赎回自己的卖身契,若是有心,借着主人家的势,闯一闯科举也未尝不可,虽然日后出来定会被打上主家这一派的,可官身与奴仆可是天壤之别。
就如小齐管家,他就是走的这条路。
还有一些丫鬟是从小买来伺候小姐的,等小姐出嫁后跟着去夫家。
但不管什么样的下人,也不是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往往一个活会有两到三个丫鬟轮着忙,今儿你当值,明我当值,这便看各府是怎么安排的了,这种事情往往是管事的安排,主子只是大概的说一下,是不会去操这个心的。
总之,大庆朝对下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就比如,伺候卫玖的一等大丫头便有两位,归云和碧云,其他二等三等便不细说了。
方嬷嬷是卫玖的奶嬷嬷,虽然一家子的卖身契都在长公主府里,但不当值的时候也是住在她们自己家的。
卫玖记得今日她特意叮嘱过方嬷嬷,上元节叫她早些回家同家人团圆,怎的晚上还在这儿呢。
方嬷嬷先是一愣,随后满脸为难的不知该怎么说。
碧云见方嬷嬷为难,替她说道:“方嬷嬷她老人家是怕了李管事他们唠叨,这不是过了年,方嬷嬷她也该六十了吗。”
“李管事是想着让她老人家将卖身契赎了,回家享享福去,但方嬷嬷她心里惦记着郡主您,怕您进宫不适应,她说她好歹也是宫里出来的,总归是比我们这些小丫头强些。”
“方嬷嬷她老人家便不想赎,想着同您进宫,还能帮衬您几年,若是干不动了,再说那卖身契的事情。”
“所以她受不了李管事夫妻的叨叨,便想着还不如过来这儿躲个清闲。”
听完碧云的话,卫玖大为感动,她叹口气,亲自扶着方嬷嬷坐下道:“我知晓嬷嬷是将我当成孩子疼的,所以我进宫您会有担心,但我自然也是心疼嬷嬷的,我怎么忍心您一把年纪了还跟着我进宫应对些腌臜事呢。”
“您啊,便好好回家颐养天年,催着李管事夫妇给您生个大胖小子,您带带孙子,将来说不定还能养出个官老爷来呢。”
方嬷嬷还没反应过来,一旁的碧云却是快言快语道:“方嬷嬷您老人家还愣着做什么呢啊,还不快谢谢主子,主子这是开恩您家孙子,免了他的奴身呐!”
方嬷嬷不可置信的看向卫玖,随即便起身跪拜道:“谢谢郡主,谢谢郡主!”
卫玖亲自扶起方嬷嬷道:“这是您应得的,好了,大晚上的,拜什么拜啊,碧云,我这儿不用你伺候了,叫几个小丫头过来收拾收拾杂物,你去送方嬷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