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去见王爷了吗?”
五叶松跪下,明明是臣服的姿势,却叫他体会到着地的踏实,重心下垂,头也不那么晕了:
“王爷吩咐,大人若是饿了,先安排着用餐,无需知会王爷,等大人用完餐,继续,继续,不耽误日暮一块回就行。”
坐着的眠竹,叹息,背着手扶在栏杆上,看着五叶松身后正午的阳光,刺眼,又拉近视线看着自己所在的阴凉处,权衡思量。
——————————
黄昏的温柔洒满人间。
眠竹来到元心所在的戏楼,见元心缩在长椅一头,合眼睡了。
对面戏台子上,戏子们坐在椅子上拌嘴似的唱词,不知道他们唱了是有多久,嗓子都变成了干吼。
眠竹站着仔细听,来来回回不过几句:
*《西厢记》的崔莺莺:
“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莺莺传》的张君瑞:
“大凡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余真好色者。”
*《西厢记诸宫调》的张君瑞:
“夫人与我无恩,崔相与我无旧。素不往还,救之何益?”
“你不救莺莺,即夫人必不使莺莺从贼。乱军必怒,大举兵来,先生奈何?”
“我自有脱身计。”
“红娘,小姐不来,不如咱俩做妻夫。”
当年,言雨生只听了王实甫的《西厢记》,结局喜闻乐见,熟不知还有多少个版本,甚至原版是悲剧。
元心找了民间近乎绝版的悲剧出来看,反复地看,似要从情字中脱离出来,他将这些词糅杂,编成唱词,反复听,听一个奸滑负心汉张君瑞怎么抛弃痴情女子崔莺莺。[25-27]
始于色,终于色。
讲的是:张生因莺莺小姐美貌,几不能自持,赴约遭莺莺拒后,张生想不能吃亏呀,还起了要传信丫环红娘的心思,莺莺得手后,又搬出红颜祸水那一套来抛弃莺莺,停妻另娶。
多现实,元心逼自己从童话、神话走入实话、鬼话。
元心从不认为自己漂亮,只是现在总有人毛手毛脚误撞上来,提醒着他,他很好看。
这对他倒没什么不同,只是他开始怀疑言雨生喜欢他什么。
若是也这样,就没什么放不下的。
眠竹呆站着,他没涉猎过课本之外的其它东西,只觉得有一句甚为有趣“不如咱俩做妻夫。”
夕阳的余晖,普照大地,传达到此处时,经过悬挂的绿竹帘子筛落,出现密条的阳光流淌,停在公子脚边。
天空,行云粉面霞光。
眠竹:他在的地方总如此精彩。
陪同王爷的人里,琴师筠竹在旁边看见太傅来,由坐着到站着,筠竹看着眠竹,家中长子成了太傅,父母在天之灵也有了藉慰。
只是现下,筠竹该怎么办?
筠竹脱离军中乐妓的身份,到成为宫廷琴师入住梨园,多亏三王爷提拔,这自然带着些任务来。
/
梨园姑娘的旧琴,当天下午就被修好送回,连带收到了一把新的,顶好的琵琶琴,以及足够带着妹妹从乐坊脱身,在外面置办一屋,安稳过一辈子的银钱。
掌事一改往日恶相,也来献殷勤。
他们不知的是,好心人还托给她一句话:“各自安好。”
好?
好日子是什么?
享受了一月有余的众星捧月的日子,看清了名利场的作风,她带着妹妹远去,离开这看人下菜碟的乐坊。
俩人去了乡间,妹妹入私塾,念书去了。
姑娘坐在廊上,看着风吹鼓院里晾晒的衣被,飘摇,带来绿叶青草的味道,视野宽敞,让她想起了家还没破的时候。
她曾也是官宦人家的好姑娘,德言工貌样样不缺,流落乐籍后,生生折了她的清婉,成了一身媚骨,一手好女红,熬成了没天赋的拨弦取乐的人。
妹妹是她唯一的牵挂。
突如其来的自由,姑娘也不知当年破着头攀附情郎,或大红大紫,或鱼死网破,搏一回的好,还是现在过这平淡的生活好。
姑娘拨弦,弹了一曲有瑕疵的《春江花月夜》。
风~,那江岸边的花,和天上的月啊~,藏着多少人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