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掌中看 > 第29章 第二十八章

第29章 第二十八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皇城出来,夕阳最后一丝余晖也收敛了干净,等回到王府,天已经黑了个透彻。

今日是十四,天边的月亮只差一点就会圆成玉盘,而过了明晚,姜见黎就会回到农庄,不必每日都赶回城中过夜。

她打算趁着这两日去开卷楼中寻些农书,皇城中的书她带不出来,但是王府里头的书却是可以任她挑选带走的。

提了一盏风灯入楼,找到记忆中的地方,将历代的农书全部摘出来抱着,原以为会有很多,其实也就三四本,姜见黎嫌少,想着明日去万方楼的时候再顺道在集市上买些。

这种与科考无关的致用之书也不知能寻到多少,但聊胜于无。

选好了书,意欲离去,路过南面临湖的窗子时,忽然听到了人声。

“王上此番回府心情不佳,可是仍在为雪灾忧心?”

姜见黎听出来了,这是杨长史,她唤“王上”,难道阿姊回来了?

“忧,忧愁得很,”萧九瑜一口气叹得直坠深渊,沉重得阻拦住姜见黎离去的步伐,她本不想听,可是萧九瑜的语气沉得有千钧重,哪怕是听闻萧九稷传位给萧九珞之时,萧九瑜也是愤怒居多,还没见她这般丧气过,姜见黎鬼使神差地当了一回隔墙之耳。

“太上皇亲自奔赴西北,中书令又领了南面的安抚使,王上不必如此忧心。”杨长史劝慰道。

“孤不是为这次的灾情而忧,”萧九瑜忍不住透露自己的心绪,“这一回雪灾之严重,为赈灾,陛下下令开仓放粮,因而孤同户部、太府寺还有司农寺算了一回大晋的家底。”

“我大晋历经凤临、承临、熹和三朝帝王的励精图治,物阜民丰,仓廪充实,臣不明白,王上为何忧心。”听得出杨长史格外不解,隐在开卷楼后的姜见黎也同样不解。

萧九瑜也没卖关子,“孤是为了大晋的日后儿担忧,历经三朝帝王励精图治,四海升平,的确物阜民丰,此回赈灾的粮食绰绰有余,可是再绰绰有余,也终究会消耗大半。”

“前些日子孤召见太医署,探讨了一番后,发现灾后发生疫病已是不可避免,只是看范围大小,可无论大小,都会耽搁百姓生产,没了春种,就会直接影响夏收,这一赈灾就得赈到六月之后,若是能赶得上夏种最好,赶不上就只能再赈一季,此次遭遇雪灾的共有十郡,多少粮食禁得住这般用。”

“若如王上所言,也就是今岁困难些,来年必定就好转了。”

“这才是孤最担心之处,”萧九瑜愁肠百结,“大晋许久没有发生过大灾,孤怕这只是一个开始。”

杨长史惊呼,“王上的意思是?”

“冬灾、春疫、夏涝、秋旱,眼下根本不知道是否只有其一。”

不说杨长史,就连姜见黎也惊诧不已。

“莫非钦天监对天象有什么推测?”杨长史问出了姜见黎想问的。

姜见黎贴近了窗棂,可等了许久,也只等到微不可查的一声叹息,很快就被夜风吹散。

当夜,萧贞观在御榻上翻来覆去地,怎么也睡不着。

她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闻到殿中藏着一股若有似无的腊梅香,然而当她推醒守夜的扶疏仔细询问时,扶疏又揉着双眸笃定地说没有。

怎么回没有,分明就有。

萧贞观觉得心里躁得慌,吩咐扶疏将窗启开,腊梅的香气在夜风中变得淡了,于是她心满意足地睡去。

及至三更,扶疏再度被推醒。

“陛下?”

萧贞观的声音在夜里听着幽幽的,“宫中可存下了腊梅?”

扶疏张了张口,“臣明日问一问。”

翌日,吴大监将萧贞观的口谕带到司膳司,司膳司开了地库,总算寻找了去岁冬日存下的腊梅干花,献宝似的捧到萧贞观面前。

萧贞观嗅了嗅,“味道不对。”

缺了点什么。

青菡一拍脑袋,说,“定是缺了甘蔗与冰糖的甜味。”

宫中烹茶最好的司茶女官被传到勤政殿,被萧贞观如炬的目光盯着为她煮了一壶茶。

半盏都没饮尽,萧贞观挑剔道,“味道还是不对。”

“许是,花放多了,糖放少了?”青菡提醒烹茶的女官,“少放两朵花,多加两块糖。”

昨日她可是看见了,姜园监煮茶时,可是放了好几块糖来着。

第二壶茶煮好,这回萧贞观连茶盏都不曾端起,浓郁的甜香腻得她眉心直皱,“味道越差越远了。”

女官头一回被传召,本就紧张得手脚无措,被萧贞观挑剔了两回,已是惊惧万分,伏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请罪,“臣学艺不精,请陛下降罪。”

萧贞观没想责怪她,只想知道味道为何不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