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盛桉又一次翻开《小流年》。
她写这个故事时刚上大一,写作技巧还十分青涩,字里行间充斥的,全是感情。
这个故事是她不能对别人说起的心事。她写完后,曾经不止一次修过文,近乎把它当作自己的理想国,千方百计想让它变得完美。
故事很快大火,可盛桉的心态却变了。
她写这个故事,更多的是为了求一个自我圆满,根本没想到它能火到那个程度。
到那个程度了,很多事就不一样了。毕竟她代入得太深,有些细节实在经不起推敲。
盛桉提心吊胆,就怕有朝一日被人扒了马甲。
自此后,她再也没有翻开过这个故事了。即便是出版校对,她都是委托第三方来完成的。
再后来,徐起舟跟别人订婚了。
这个故事再也没有照进现实的一天。
盛桉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翻开这本小说了。
它仍然是她的心血,可就是……它就像是一道标识,让她在读者心中变得有辨识度。可同样的,这也是她的一道疤痕,碰一次就疼一次。
盛桉自欺欺人地想遗忘跟这个故事有关的任何细节。
可没想到,有朝一日,她竟然想要重新唤起自己的记忆。
盛桉点开《小流年》的目录,眼神落在章节标题上,似是陷入了回忆里。
当年她游学回来后,一度对徐起舟念念不忘。她一开始以为,这种念念不忘,是因为崇拜并欣赏一个很有教养的大哥哥。
直到高二那年的国庆汇演,有一个男生在后台跟她表白,她当时下意识说的是:“我有喜欢的人了”。
事情从此不一样了。
游学期间,两人是加过联系方式的。因为远隔重洋,盛桉有些情怯,并没有频繁地找徐起舟聊天,只是在节日的时候会问候他一声。
徐起舟每次都会很礼貌地回复她。
盛桉已经忘记当时具体是因为什么了,只记得那段时间,她跟徐希莹的不对付愈演愈烈。她那会儿还没修炼出后来的“铜墙铁壁”,情绪总因此受影响。
高二那年的圣诞节,盛桉又一次被徐希莹的小姐妹团捉弄了。她实在烦透了她们那群人,也不愿意跟她们一起过节,只自己一个人在许家三楼的小阳台里待着。
也是在那时候,她收到了徐起舟给她发个节日祝福。
继游学归来后,这是盛桉头一次,收到徐起舟先发过来的节日祝福。
盛桉受到鼓舞,鬼使神差,以“我有一个朋友”为开局,跟徐起舟讲了她跟徐希莹的不对付。
徐起舟实在是个很体贴的人。他并没有戳破她,而是同仇敌忾,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盛桉安慰和建议。
从此后,他们的联系频繁起来。
有没有人支撑,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前的盛桉,在徐希莹的小姐妹团面前,多少算是被动抵抗。她面上一副不跟她们一般见识的模样,实则心里很在意。
可有了徐起舟后,她的内心慢慢强大起来,开始学会无视徐希莹她们,也顺利摆脱了自己时不时会冒出来的自我谴责。
盛桉变得越来越耀眼,对徐起舟的好感也与日俱增。
从前的游学经历,不过是短暂的刺激,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多少带着点不真实感。后来的那些来自徐起舟的支持、引领和守护,才是盛桉真正贪恋的东西。
她沦陷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快,快到等她知道徐起舟的身份时,已经来不及了。
正因为现实不如意,才有《小流年》的诞生。
《小流年》的故事其实不复杂:女主从一个小城市搬到大城市生活,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适应得很艰难。邻居家的大哥哥支持、照顾并守护她,女主因此对他动了心,但却发现大哥哥对她的好不过是因为长辈们的吩咐……
女主黯然神伤,大学时,去了一个跟男主不同的城市。
带了好几年的小尾巴忽然不在了,男主感到不习惯。也是这时候,他也意识到自己对女主动了心。
他千里迢迢来到女主面前,求女主给他一个机会……
两人之间虽有波折,但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走到了一起。
这就是故事的全部。
到底是自己写过的东西,哪怕盛桉许久不曾翻看过,但只要给她一点细节和提示,她就能很快想起整个故事。
故事里的部分情节是真实取材,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盛桉自己的幻想。
比如说,《小流年》里,男主曾经带女主去听她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曾经带她去看过流星雨;曾经在去西藏旅行时,进佛寺为女主祈福,千里迢迢给她寄了纪念品……
这些事,其实全是假的。
这是十九岁的盛桉的幻想。
几年后的今天,贺长泽在她的人生故事上,给她安排了相似的情节。
跟华老师的见面,年前的烟花秀,今天的这一趟玄中观之行……
殊途同归,全都能对应上。
盛桉放下书,握住项链的坠饰,只觉得心内五味杂陈。
她,徐起舟,贺长泽……
世事真是爱捉弄人。
盛桉站起身来,打开书房的门,下了楼。
她得跟贺长泽好好谈一谈。
刚走到楼梯口,盛桉听到了自客厅传来的说话声。
先是贺母的声音:“婚礼的事,你有什么章程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