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谁不想啊,张知府还想着光宗耀祖呢,就做出了请教的姿态。
然后钱通判就神神秘秘的让他供奉狐仙娘娘,还说张知府的上任及上上任都是这么升的,如今都做到尚书了。
张知府听了心下更火热起来,也不知怎么平日里分明极为谨慎的一个人,这会儿连判断能力都没了,全然信了钱通判的话,当天就把这狐头请到了书房供奉起来。
说来也怪,自从供奉了这狐仙娘娘之后,扬州府内风调雨顺,税收翻倍,照此下去,张知府年底定然能得个优,任满之后升官肯定没问题。
就在张知府高兴的等着年底的政绩评价时,就出事了。
死人了,最开始死的是赵知县手下的一个县丞,死的时候,张知府没当回事,例行查案,判断是自杀之后就结案了。
谁知到接下来就陆陆续续的一直死人,直到赵知县死了,张知府才意识到不对劲,慌忙重新验尸,这才知道,那尸体内里早就吃空了,只剩下皮囊维持这。
张知府惊恐的就要去找钱通判,钱通判避而不见。
这时扬州府衙原先的李师爷才找到张知府说明情况。
张知府这才知道他被钱通判骗了。
那狐仙娘娘哪是什么正经娘娘?分明是来报复的妖怪。
白玉堂听到这里就起了疑问,打断张知府的话问:
“报复?报复什么?这里有谁得罪了她?还是你们杀了她,她才来报复的?”
张知府痛哭流涕:“杀什么啊!我才上任不到一年,那狐头三年前就在了,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好好的当个官还要遇见这倒霉事,也怪我贪心,但是我们当官的谁不想名流千古?这也不能怪我啊。”
白玉堂:……
这话说的也确实在理。
“行行行,那你继续说,这所谓的狐仙娘娘到底怎么回事,她又为什么要报复,要化解也得有个缘由才行。”
张知府连连点头:
“是是是,壮士说的有理。”
那李师爷告诉张知府,这狐仙娘娘的来历。
原来狐仙娘娘是一只白狐,原先也不是精怪,就是山中稀有的白狐,不知怎么流落到了扬州城外的山上。
张知府上上任知府姓夏,那夏知府平生好打猎,到任之后听闻山上有白狐,每逢休沐定要上山打猎,目的就是猎狐。
一来二去,还真叫夏知府猎到了,那白狐身中一箭,见到夏知府就露出哀求的眼神,十分通人性。
夏知府不为所动,当着白狐的面说,想要制一件狐裘,又说白狐有些小怕不够,还要搜寻。
那白狐一下就弹跳起来要阻拦,夏知府一看就面露喜色直言山里肯定还有其他白狐,就下令搜山,果真搜到了一窝还未成年的狐,也是无杂色的白狐,一看就是这大白狐下的仔。
白狐不住的哀求,夏知府却看也不看,甚至当着白狐的面将幼狐活剥,说是活着剥下的皮更有光泽,杀死所有幼狐之后,夏知府又砍下白狐的脑袋,把白狐皮剥了下来,制出一件通体无杂色的狐裘,果真华美。
狐裘制成之后,夏知府就要送给上峰以求升官,谁知这时府内开始发生怪事,半夜的时候总有狐狸哀鸣,闹的夏家上下不得安宁。
夏知府也不惧,直接请了高人来镇压。
那高人也有意思,告诉夏知府,想要升官倒不如供奉这白狐的冤魂,请做保家仙,一来化解怨气,二来让这狐妖受了香火,不好进行报复。
夏知府这回听了,果真将那丢弃的狐头找了回来,按理说这些日子过去,狐头该腐烂了才对,偏偏找回来的狐头依旧栩栩如生,夏知府心下信了几分,认真的供奉了白狐,称其为狐仙娘娘。
起初还好,受了香火,狐仙娘娘也真的没再闹了,等到了冬日,狐仙娘娘就传达指令,要求办锦衣会。
说是凡人这么喜欢穿漂亮衣服,甚至为此残骸她,她也想看看这衣服有什么好的,还指明要最好看的。
夏知府就照办了,开始举办锦衣会。
这一办就出了点事,献上最好的衣服的那个人就叫狐仙娘娘收了命,说是这么漂亮的衣服,狐仙娘娘要让这个人常伴左右为她制衣。
其余的人没事,反而得到了许多好处,一时之间,扬州府有头有脸的人对狐仙娘娘趋之若鹜,还十分有默契的不曾对外说,共同遮掩锦衣会上会死人这个事实。
到了年底,夏知府就要求升官,狐仙娘娘提出要找到合适的供奉者,她才会保夏知府升官,然后第二任知府就来了,夏知府确实升官到京城去了。
第二任知府也是这么升走的,一切都平安无事,除了每年锦衣会都要死一两个人。
直到两个月前,众人商议举办锦衣会的时候,有一人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狐仙娘娘还挺大度的,如今的夏尚书当年可是灭了她全家,狐裘还挂在夏尚书家的书房呢,这娘娘一点儿怨气都没有,还保佑人升官发财,可敬可叹。”
这句话之后没多久,这人就死了,死的奇惨,后面就开始接连不断的死人。
张知府见了心里害怕,打了退堂鼓,叫钱通判劝住了,谁知道这钱通判也死了。
这下张知府坐不住了,开始查了起来,这才知道这近三年的时间,死在狐仙娘娘手里的人竟然都是当初看着夏知府杀白狐一家的人,这些人原本都是夏知府的随从,后来夏知府升任之后,这些人也水涨船高,大小都当了个官。
知道这些之后,张知府就知道,这狐仙娘娘是来报仇的,她只是当初闹不过夏知府,才暂时妥协,如今她狐仙娘娘受了这些香火,有的是力气和手段来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