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三日后定远侯府的宴会,睿王也会来,到时会有一场大戏,你替我给庄苑传个信。”李听澜说道便拿起桌上的纸币,在纸上写下了几字交过了十五。
十五接过后便离开了此处。
街道上人来人往,转眼间就把所有的一切都冲散了。
益州被屠之事,很快便传出九州,边境蛮夷蠢蠢欲动,朝中也派遣了部分士兵前往边境驻守,似是做好与匈奴蛮夷开仗的准备。
而翊王也于一日前回到都城,朝中大臣纷纷上奏缉拿翊王归案,但证据不足,无法立案,皆被大理寺驳回。
而翊王回到都城便被朝明帝传入宫中,对外宣称在宫中养病。一时间传言四起,朝中官员,士族子弟纷纷不满,但迫于黄帝的威压,却又无可奈何。
朝廷之上。
“陛下,坊间传闻翊王殿下有谋反之心,陛下若是执意要留翊王在宫中,恐怕会养虎为患。”
“张侍郎,你如何断定翊王殿下有谋反之心,难不成就凭坊间这些虚无缥缈的传言就可以捏造事实?”大理寺卿杨绪斥责道。
“你可不要忘了,当初前皇后与广平王的传言,这翊王殿下可不一定是陛下的亲生骨肉。”张侍郎愤愤道。
“放肆,张侍郎,翊王也是你可以随意谈论的,陛下都没有怀疑翊王的身份,你却敢在公堂之时,挑拨陛下与翊王之间的关系。”
“来人,把张侍郎推出去,杖责三十大板。”现太子李承绪对着外面的侍从吩咐道。
“陛下饶命,下官直言不讳,冲撞了陛下,求陛下给在下一次机会。”张侍郎连忙跪下向着高堂之上的朝明帝磕头求饶。
“拖下去。”朝明帝并未发话,传给太子一记眼神。示意太子处理好之中腌臜之事。
“陛下,你若真的要一意孤行,就不怕寒了我们这几个老臣的心吗?”另一旁户部侍郎黄正阖站了出来道
“黄侍郎有何见解?”朝明帝开口不悦的询问道。
“陛下,翊王身负皇家血脉,代表着整个皇室。益州城被屠此事若是不给百姓和世家一个交待,恐怕会降低皇室在世族的威望,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黄正阖说完便上前几步,跪在大殿之中缓缓开口道“求陛下还益州死去的百姓一个公道,还天下一个真相。”
身后的群臣听此纷纷跪下向着高堂之上的朝明帝恳请道“求陛下还益州亡故百姓一个公道。”
“罢了,你们先起来。”朝明帝叹息道。
“朕,知你们的心情,你们却不知朕的心。益州城被屠,朕也是夜不能寐,食不下咽,益州百姓如何无辜,朕又何尝不想给益州百姓的冤魂一个交待。但翊王是朕的儿子,你们又如何能听信外人的一派胡言。”此时的朝明帝看起来活像一个爱护自己孩子的父亲。
但人的本质是什么,自私,他保下翊王不过只是为了稳住前皇后一脉的士族,只有这样他的皇位才能不受威胁。
“朕会给你们和士族一个交待,但绝不是牺牲我儿。”朝明帝继续道“大理寺卿杨绪何在?”
杨绪出列。“微臣在。”
“朕特派你调查此案,此案全全交由你处理,你可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微臣遵旨。”
“对了,传召镇国公府嫡子,国子学一品学士沈诗奕与你一同前往。”朝明帝想起什么,便又继续开口道。
“是,微臣遵旨。”杨绪叩首接过朝明帝的指印。
“众卿可还有什么异议?”朝明帝看向身下的一众官员问道。
“臣等无异议。”众人回道。
“那便退下吧!”
“是,微臣告退。”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走出大殿,张侍郎惨叫的声音接踵而至,众人纷纷避开离开了此处。
在这座皇城之中,强者为尊,弱者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没有谁愿意为一个失势的人去得罪黄帝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