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也很担心,拉着她上下打量,生怕哪里不好。
“江太医说,多泡温泉祛祛寒气对身体好,再说,待在京城,这年节下的,避免不了人情走动,我不好总不搭理,还不如避出来。”
别的就算了,要是皇子府公主府请客,她也不好推脱,少不得要去应酬一二。
另外还有太妃的娘家白家,林四婶的娘家陆家,都是不能推脱的实在亲戚。
白家就不用说了,是林若溪的亲外祖家,虽然当年林从安和林如泽战死,他们有趁火打劫的嫌疑,两家闹得有点不愉快。
而白家几位老爷,只是太妃同父异母的弟弟,是继母嫁过来后生下的,以及庶子。
可白夫人是继母教养长大的,这位继外祖母还没有过世,冲着教养之恩,就不能太不给白家面子。
尤其老太太是真的和善,只是不会教养子女罢了。
原主那些舅舅,不仅利欲熏心,还目光短浅,要不是老太太压着,早不知闹出多少事了。
老太太懂礼数,不叫他们给白氏找麻烦,那白氏也得投桃报李,三节五寿,人情往来不能断了。
有些好处该给的还是要给,就比如下一辈的侄子侄女们的婚丧嫁娶,白氏也是要出力的,找不错的人家联姻,更是送上大笔聘礼和嫁妆。
要是孩子出息,在官场打点也会帮忙。
所以哪怕看在这位还健在的老太太面上,白家的请帖她一定得去。
而林四婶是另外一回事,当年,林三叔和林四叔双双战死。
林三叔的独子也没了,消息传回来,三婶娘家赵家就带人来闹,要把闺女带回去改嫁。
林三婶自己也乐意,她与三叔感情不深,婚前还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恋人。
只不过她那个恋人出身寒微,家里不同意,阻挠了这门亲事。
后来嫁给林三叔,可两人婚后不到半年,林三叔便上了战场,此后很少回来。
他们唯一的孩子,便是在那半年怀上的,生下来不到两年,那个恋人便考中了进士,在京城当官。
这旧情人碰上,难免心驰摇曳,虽不知中间有没有联系,但等林三叔和独子皆战死,她虽然难过,却也同意了改嫁。
初恋情人那边,正好原配妻子过世三年了,两人一拍即合。
而这位那几年仕途坦荡,节节高升,关键除了前妻留下来的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继承香火。
因此赵氏嫁过去没多久,生下一子,便完全与林家断了联系。
赵家也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林家自然不会走动。
而林四婶不一样,她是刺激太过,一尸两命。娘家陆家是秦家的下属参军,都是秦家军部署,当年一役,男子尽皆战死,留下一老太太,三位夫人,和六七个儿女。
和林家底蕴深厚不同,陆家是当年流放过去的,参军是赎罪,因陆家男子勇猛,被选入秦家军,攒了军功这才脱了罪籍。
但这么多年,也没留下多少家财,加上男子都没了,日子别提多难过了。
林家直接把这一家人接进了京,当作正经亲戚处着。
四房的财务,加上陆氏的嫁妆全部给了她们,另外林家专门设了学堂,把陆家子女和其他类似的遗孤都收下,细心教导。
这些年,陆家也考出了两人,但也还年轻,尚在翰林院,顶不上大用,至少在姐妹们的婚事上,帮衬不了太多。
所以她们想要嫁的好,靠的还是昭华郡主的重视。
因此,不仅陆家的宴请不能拒绝,还得带着陆家姐妹去参加别家宴会,叫她们知道,陆家有林家撑腰,未来可期。
而这两位陆家小姐,是林家当成自家人培养的,样貌品行能力靠山样样不差,不要因为没了父亲庇护就看轻了。
所以说,有些宴会,只要林若溪在京城就必须参加,否则便会释放不好的信号。
可她离了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就比如陆家姐妹,在她离京前,所有的请帖都写了回帖,说明自己身体不适,需要静养,请陆家姐妹代替自己参加云云。
如此,陆家姐妹便是代昭华郡主府和承平侯府出面,只要不是没脑子的,就会掂量掂量。
而她们本身不差,受到了良好教养。
想必等他们回京,就能收到陆家商量婚事的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