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闺蜜重生要抢亲,给她! > 第9章 注定倒霉的六皇子

第9章 注定倒霉的六皇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终于,皇帝被说动,下令关押秦家,让兵部配合大理寺卿调查清楚。

可兵部侍郎是太子的人,大理寺卿是二皇子暗中收买的,由他们调查,便是直接把罪名坐实。

六皇子知道后,顾不上违背圣旨,强行闯出皇子府,进宫当着朝堂所有大臣的面,反驳这些所谓的罪证。

秦家从未贪墨军饷,那些从军营拿回去的钱,是因为朝廷拨的军饷总是迟到几个月甚至半年。

军队的士兵等不起,秦家便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钱先补上,等朝廷的军饷到,再还回去。

这一笔笔都是有记录的,秦家未从里面赚一分一厘,甚至还损失了一些。

但那些官员视而不见,只拿秦家从军营运粮饷说事。

而与外族私下交易,更是无稽之谈,那是朝廷设立的榷场,为了安全,由边军统一管理调配。

这自然就需要秦家派人和外族商谈每一年的交易数目和物品,明明是公事。

就因为与外族有交流,便被冠上与外族交易的标签。

至于在潼关镇当‘土皇帝’更是搞笑,为了叫边关百姓日子过得去,秦老将军与边城官员商量,划拨一部分土地给军队。

由军队亲自耕种,用以补充军饷,如此便不用从边关百姓手里收取。

整个潼关镇,其实是秦家军自己开荒,连续耕种十数年,加上军属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秦家作为主帅,用军事化的方式管理此地,当然是说一不二。

这里又没有除了军属之外的其他人,那么只听秦家的,粮食不上交官府,而是交给秦家军,不是理所应当。

当初这件事也是经过皇帝同意的,只是因为边关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给养一整个军队,需要的田地不少,因而开荒的面积很大。

导致潼关镇的面积是别处县城的好几倍,加之在边关,必须要设置城墙和防御工事,保护里面的粮食。

到了官员嘴里,就成了据守城池当土皇帝,简直是恶意污蔑,恶毒至极。

六皇子有理有据,铿锵有力的反驳这些话。

可皇帝被那‘据城以守’迷了眼,当真怀疑起秦家的用心,加之所有皇子和朝廷上下都言之凿凿,他便也完全听不进去了。

六皇子为此,语气格外激烈,悲愤不已,甚至提出:如果就此冤枉了秦家,那朝廷还有哪个将军敢打仗?哪个将军敢守城?

而这正好戳中了皇帝隐秘的小心思,当即大怒,贬谪了六皇子,下令剥夺他皇子身份,贬为庶人,不允许回府,直接贬出京城,流放东南边境。

舒清雪当年接到这个消息时,简直是晴天霹雳。

还不等她回舒家,请求祖父,父亲帮忙,六皇子府就被围了。

她被赶了出来,除了身上的首饰,什么都没带。

之后,她就被送到流放路上和六皇子作伴,路上还遇到几次截杀,要不是她运气好,说不定就死在路上了。

而六皇子因此受了重伤,到边境后,缠绵病榻数日,直接病死了。

想到那连日逃命,朝不保夕的日子,舒清雪语气不由越发急切,“祖父,你我都清楚,六皇子没有上位的可能,偏他还不知收敛,整日嚣张耀眼,太子和其他皇子都记恨他。我舒家与他结亲,便是众皇子的眼中钉肉中刺。秦老将军没了,秦家没了能耐人,他们一定不会放过六皇子和秦家!”

舒老太爷意外的看了她一眼,“你还看出什么?”

他没想到,这个往日只在内宅争风吃醋的孙女,竟然还有这番见识,不由重新评估其价值来。

舒清雪闻言,知道自己的话祖父听进去了,顿时在心里舒了一口气,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我承认落水我是故意的,但并非和侯逸有什么私情,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我不想嫁给六皇子,连累了家里。但皇家的婚事又不能退,只能牺牲孙女的清白了。”

“既如此,倒是舒家承你的情了,”舒老太爷语气淡淡的,在衡量舒清雪还有多少利用价值。

舒清雪明白,重头戏来了,当即打起精神,“孙女牺牲一点不算什么,舒家养我这么大,本就是应该的,只要能从六皇子这个泥潭出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楚局势,不能被皇上厌弃,也不能得罪了下任帝王。否则等到......舒家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这番话说的不错,倒是有几分我舒家的品格,”舒老太爷认真了几分。

当年,他就是否定了送女儿进宫,一心一意只效忠皇上,这么多年和众皇子,包括太子保持距离,才获得皇帝信赖。

舒家也一直荣宠不断,成为京城第一权贵家族。

但不得不说,皇上已经老了,寿命不长,舒家和皇子们又没什么交集,等到下一任皇帝上位,舒家的优势就没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眯了眯眼,这个孙女竟然能看清楚这些局势,倒也......不是不能培养!

“你且说说,你看好谁?”但在培养之前,还得细细考察一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