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在梁祝故事里当女帝 > 第52章 意外之喜

第52章 意外之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如宋代诗人蒋捷的那首《虞美人·听雨》,一场雨,少年在歌楼上听到的是纸醉金迷,纵情肆意的轻狂。

而壮年在客船上听到的是天涯羁旅,孤雁难飞的落寞。

而老年在僧庐下听到的却是悲欢离合,欲说还休的伤感。

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以马文才现在的年纪偏要强求中年听雨的心境,大概类似于为赋新词强说愁。

刘郁离没抱多大期待,反正以桓伊的音乐鉴赏水平,哪怕马文才弹得一无是处,他也能品出曲中真意。

看出刘郁离眼中的震惊,马文才得意地抬起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要以为进步的只有你。”

刘郁离在武功上有很大的长进,若不然大牢那天,他即便没有防范,也不会被轻易夺去手中之剑。

送别谢道盈之日,马文才听她谈起往事,认为是他背弃了她,一开始心中愤懑难平。

直到谢道盈提起刘郁离,“你生病的事,是刘郁离告诉我的。”

“知己难求,他能看出你的心结,又主动引我去太守府就说明他对你是真心的。”

“我不知你们在大牢里是为什么动手,但我敢肯定其中必然有你的问题。”

“你向来聪明,难道看不出刘郁离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吗?”

“两个同样要强的人,做不成夫妻,也做不了朋友。”

马文才知道谢道盈此话前者是指她和马泽启,后者则是指他和刘郁离,不平道:“为什么先低头的是我?”

当娘的不该向着自己孩子吗?她怎么劝他先向刘郁离低头。

听出马文才话中暗含的指控,谢道盈先是掩口低笑,然后正了正色,说道:“因为需要这个朋友的不是他,而是你。”

马文才倔强道:“没有朋友,我也可以过得很好。”

他没有的何止是朋友,他连母亲都不陪在身边,还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吗?

听着小孩子般赌气的话,谢道盈叹了一口气,伸手主动拉住马文才的手,马文才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甩了一下,没甩开任凭谢道盈拉着。

谢道盈抬手摸上马文才的头,轻轻说道:“没有同行者的路,我走过,不想我的孩子再走。”

先低头的那个必然是爱得更深的人。

听到我的孩子几个字,马文才眼中的晶莹终于落下,他以为这辈子再也听不到这个称呼了。

低下头,不想遮掩泪水,也不想自己眼中的期待被人窥见,“下一次,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

谢道盈:“很快!”

马文才惊诧地抬起头,眼中闪着执拗的光芒,在等一个确切的答案。

谢道盈没有辜负马文才的期待,捏着手帕擦去他脸颊的泪痕,给出了一个让人喜出望外的答案,“最多半个月,等再回来,我就不走了。”

马文才抿紧嘴唇,什么也没说。

谢道盈:“我教你的琴,你还会弹吗?”

见马文才点头,谢道盈继续说道:“希望你的琴技比五岁时有进步。”

“文才兄的琴技大为长进。”刘郁离毫不吝啬夸奖之词,“等将来你若是看上哪个姑娘,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让她芳心大乱。”

可恶!为什么会弹琴的人不是她?为她死去的音乐天赋沉重哀悼三分钟。

然而,才过三秒,门外响起敲门声。

紧接着一道清朗的男声自门外传来,“敢问房间里的可是刚才弹琴之人?”

“在下是吹笛之人,还请一见。”

回想起之前精妙绝伦的笛声,刘郁离心底莫名冒出一个猜测:难道她还没下钩,鱼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按原著,明日桓伊会出现在望江楼对面的萧家渡渡口,也就是后人称为“邀笛步”的地方。

按照真实历史萧家渡渡口本来建康,但原著为了剧情紧凑,展现魏晋风流,将一些地名、时间做了修改,因她历史专业又爱好音乐,对原著中不符合史实之处,印象深刻。

原著中明日桓伊从渡口乘车经过时,恰巧遇到停泊在此的王徽之,王徽之请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伊时任淮南太守,已是显贵之人,面对如此无礼的要求却大度听从,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不曾说一句话便从容离去。

马文才放下手中琴,起身走到刘郁离身旁,看了一眼,“你早知道桓府君住在望江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