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野闺秀重生遇疯批 > 第38章 璇花篇·三十八

第38章 璇花篇·三十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徐慕噙着笑,毫不在意:“怎不能唤妹妹了,你我初次相见,我就说过,罗府何时来了位神仙妹妹,你不记得?”

俞沅之:“世子也许有诸多妹妹,但我并无哥哥,您的称谓还是留给适当的人。”

少年轻笑未应,起身向她走来,站定后目光远眺,身体稍有前倾,凑在她耳畔道:“我从未唤过旁人妹妹二字。”

擦肩而过。

俞沅之一手捂住胸口深呼吸,忍不住作呕,难怪罗羡仙贬损此人“油嘴滑舌”。

-

恒国使臣来朝,宫宴人山人海,俞沅之与罗羡仙坐在朝臣女眷最西角,原本瞧不见前场,未料御前总管疾步赶来,传旨宣俞沅之觐见。

众人噤声,面面相觑,虽知晓她曾伴七皇子温书,小居宫中月余,但毕竟出身卑微,母女俩无权无势,等同于平民百姓。

国宴之上,怎容得她御前露脸。

罗羡仙同样震惊,但显然担忧更甚,下意识扯住俞沅之袖口。

“俞姑娘,请吧。”太监总管恭敬道。

俞沅之眼睫连眨几下,随后颔首应是,瞧了罗羡仙一眼,抿唇未语,起身向前场走去。

金风玉露,琼筵妙舞,踏入主宴园的第一步,俞沅之嗅到股浓香,脊背发凉。

皇上居正位,太后皇后分坐高位两旁,左右双列相隔颇远,让出中央一处青石空地,左列之首为恒国皇子,依次郡主,随行使臣,邺国朝臣。右列之首为三皇子,依次霍琅,六皇子,后妃宗室。

太监总管引人入内,弓腰回禀:“陛下,俞姑娘已带到。”

俞沅之一路垂首,屏气凝神,双脚站稳后恭敬问安:“民女参见皇上,参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

她的声音虽轻,却在隐隐发抖。

陛下尚未开口,左列那恒国使臣便抢先斥道:“陛下莫不是糊弄咱们皇子殿下,这分明是你襄京世家贵女,何来山野百姓之谈?”

太后未理闲言,慢道:“起来吧。”

俞沅之谢恩起身。

皇后面不改色:“她确出身山野,妇孺皆知,如若皇子殿下不信,可亲自问问看。”

寥寥几句,俞沅之心中大致了然,她微阖眼,吞咽以镇定心神,如若没猜错,方才两国言语交锋,意在互搓锐气,恒国虽有心求和,并不肯降其架势,她这颗意在下马威的棋子,需在刀尖上立稳每一步,丁点差错,有损国颜,小命难保。

幸得重生,她不再是懵懂青涩的村姑,历经亡途,早已视死如归。

使臣欲再争论,恒国皇子扬手打断,斜睨俞沅之,道:“姑娘如何称呼。”

俞沅之眼眸低垂:“民女姓俞,离俞之俞。”

“俞姑娘。”男子颇为不屑,冷声道,“本殿下问你,你家乡何处,何时入京,入京为何。”

俞沅之不卑不亢,一一应答:“民女家乡为胥郡之下明阳镇暖泉村,半年前入襄京,因生父多年了无音讯,知悉身在都城,民女陪同阿娘入京与其和离。”

此言半真半假。

“和离?”

果然,男子对此质疑,搓了搓手指继续问道:“若真为村妇,上京寻亲攀得富贵,为何要和离?”

俞沅之轻声细语:“据我大邺律法,夫妻间以婚书递交当地衙门为亲,若一方行不义之举十年以上,另一方可前往衙门求得公道,解除夫妻白头之约。”

恒国郡主听罢眼眸微亮:“那你娘竟真有胆量与夫和离?”

她抬眸看向女子:“自然。”

恒国皇子嗤笑一声:“陛下方才说,邺国连个小村姑都通晓一二文墨,不知是否夸大其词,不妨让她与我朝郡主切磋一番,比个高低。”

恒国郡主面容闪过一丝难堪。

使臣忙阻拦道:“殿下不可,郡主身份尊贵,此女不过是山野妇人,岂能——”

男子大手一挥:“女子之间不过尔尔,花拳绣腿,无伤大雅。”

此人不仅自大狂傲,鄙夷姿态毫不遮掩。

砰。

园内安静,酒杯落在桌上砸出清脆声响。

那嗓音低沉清冽:“据闻恒国元帝夫妻伉俪,共打天下,元后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英勇不输男子,尽得本国民心,怎么传到这辈,浑然忘了先祖遗训。”

霍琅一袭玄衣,身姿挺拔,公然蔑视恒国皇子,傍若无人。

男子拧眉:“霍将军,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女子皆闺阁刺绣,能识字已属上乘。”

“那是你们。”霍琅挑衅。

“你——”

皇上抬手打断,命太监取来文房四宝,布两张书案于空地,由恒国郡主与俞沅之均以“山水”为题,写一幅字。

皆因恒国皇子称来途未见好山好水,暗讽邺国荒芜。

纵使再不情愿,恒国郡主也无力抗衡,起身至台前,一脸愁容落笔纸上。

俞沅之抬眸望去。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众臣交头接耳,称郡主才藻艳逸,恒国使臣闻听赞许不免得意,只道水波荡漾,云雾缭绕,尽然缥缈美景,郡主一首诗,好景即刻跃于眼前。

陛下沉脸盯向台下,手指摩挲酒杯。

俞沅之提笔之际,席间人神态各异,太后无喜无怒,皇后忧心忡忡,淑妃悬悬而望,宗室重臣则多为愁眉不展。

“山野村姑,识字难得,何来文墨。”

“如此,恐失颜面。”

“不如换为歌舞,此女尚可。”

嘈杂议论过耳不入,俞沅之冷静思忖,虽在前世练就一手好字,若论真才实学,始终不敌自幼受教的贵族后嗣,名家名篇能忆起不过百首,至于写山写水……

她眉眼低垂,唇角微弯,提笔写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字落,一声“好”极具分量,响于高位。

太后枯井似的眸子浅映水雾:“由景生情,大有释然豁达之态。”

众人噤声。

陛下招手命太监将字拿近些,仔细端详后抚掌大笑:“太后眼光甚佳,俞氏果然有我邺国女子,英勇旷达之风,区区山野姑娘,也不容小觑啊。”

席间骤然热闹,几位朝臣陆续进言,大加恭维。

霍琅视线始终挂在俞沅之身上,唇角微微勾起。

徐鄞面庞苍白,目不转睛望向她,而后低头思忖。

徐慕执杯啄上一口酒,挑眉盯着她,目光复杂。

俞沅之松开攥红的掌心,暗自舒了口气:“民女自幼听村中老人说,我邺国名山大川,置身其中,自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今日得见郡主墨宝,也足可见恒国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郡主诧异,半晌眼眸映出几分温柔笑意。

陛下闻言更为开怀,连连点头:“恒国皇子,如何,我大邺这小小村姑,可有让你刮目相看啊?”

恒国皇子面色阴沉,将杯中物一饮而尽,随后捏住酒杯,死死盯着俞沅之,突然笑了:“俞姑娘,才貌双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