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生猛书生的乖乖小夫郎 > 第43章 贵客

第43章 贵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从得知孟知彰是弯的,庄聿白越看越觉得对方不对劲,平时能躲就躲着些。

这日晨起,庄聿白拎来一桶水独自在菜园浇水。

苗圃移栽出来的菘菜,堆肥加持下长速飞快,短短三四天已经窜到一尺见高,离得近些似乎都能看到菜叶向光伸展。

每棵菘菜两杓水,天气热,植物蒸腾作用加快,耗水量就大,傍晚时还需再来浇一遍。庄聿白直起腰,抬手擦了下额角细汗,却见柳婶挎了个竹篮遥遥走来。

“这片地荒废了好几年,竟然还能长出这么好的菘菜!”柳婶笑着,眼神中难掩赞赏,“家中新摘的,给你送些来,明日开始收麦,要辛苦好多天。多吃点,补补身子。”

庄聿白忙道了谢接过来,碧绿翠挺的丝瓜、黄瓜等装了满满一篮子。最近柳婶总来找他闲话,可又不说什么事。

柳婶不急着走,细细在菜园观摩起来:“这是刚移栽过来的菜苗么,才几天不见,怎么长这么大了,看着一颗足有两斤重。难不成也给它们吃了‘金玉满堂’?”

庄聿白笑着指了指菜园一角那半方堆肥:“它的功劳。专门为菜园新堆的肥。”

“新堆的?”柳婶一脸不可置信。她是懂农家肥的,没个半年一年哪能施到地里?

“这是新型堆肥法,半个多月就能成。你看,用上之后菜苗长势眼见快了不少。”

柳婶半信半疑抓了一把堆肥在手上,又摸又闻又看,里外检查好几遍,还是不敢相信。又将菘菜垄台上的土壤轻轻扒开一层,土壤颜色呈深褐色,松软肥厚,一打眼便知肥力十足,感觉比那上等田的土还要厚实些。

“这荒园子果真只是用这肥料养起来的?”

柳婶仍然选择不信。她长这么大,半个月能堆成肥一事闻所未闻。就算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也炼化不了这么快吧。说出去,都能被人当成笑话。

可她看着一脸真诚的庄聿白,又不像是开玩笑。柳婶听公公说,端午前后仅凭金玉满堂这一个生意,就攒出10两银子。或许别人办不到的事,眼前这个小哥儿就有本事做成。

柳婶又看看手里的半把肥料,确实好,难怪菜苗长势这么旺:“等忙过夏收,你得空教教婶子这肥怎么个堆法,我给我那园子瓜菜也追追肥。”

管他成不成的,半个多月也不费什么时间,柳婶决定小范围试一试。她刚要走,又折回来:“差点忘了正事,你知会知彰一声,家中镰刀磨一磨,晚上开镰仪式上会用。”

庄聿白将菜篮子放在院中桌上时,孟知彰正静静在石榴树旁看书。

挂在院墙上的两把镰刀磨得锃亮,阳光一打,闪着冷光。十几个棕色大麻袋铺了满院,正安安稳稳晒着太阳。这是在给明日开始的夏收做准备。

“柳婶找你何事?”孟知彰语调淡淡,眼睛仍停留在书页上。

庄聿白的事,孟知彰从不主动过问。庄聿白若说,他便认真听着;庄聿白闭口不言之事,他从不开口询问。可最近不知怎么了,每每涉及柳婶,孟知彰似乎总想知道更多。

庄聿白朝桌上努努嘴:“柳婶送了些菜。提醒你参加晚上开镰仪式的时候带上镰刀。”

“开镰仪式”是孟家村的一个传统。夏收前一日,族长及族中耆老聚在一起,共同为族中人家“开镰”。

开镰过程很简单,农事经验丰富的耆老为乡民逐一检查镰刀的新旧钝利,确保开工前,所有人家都准备妥当。若谁家镰刀朽坏不堪用,族里会将公中的工具拿出来供其使用,保证每家每户的夏收都能顺利开展。

麦收不等人,抢收期间若下了雨,大半年的辛苦白费不说,全家人的口粮可就没了着落。这是要命的事。所以趁着这几日天气好,族中所有夏粮全部收割归仓。

这就涉及“开镰仪式”的另一重要事项,统筹族中人手。若谁家人手不够,族中便会将富余劳动力抽调出来帮着抢收。每人每天60文的工钱中,族中会出40文,若余下20文还是拿不出,族中会另外帮着想办法。

当然,孟知彰便是每年需要重点帮扶的人选之一。

天刚擦黑,村中稻谷场便挤满了人。火把亮起,将平平整整阔阔朗朗的稻谷场照得如同白昼。

明日麦收,每个人的脸上既兴奋又紧张。大家的目光紧紧盯着火把照耀下那一字排开的椅子上所坐着的族长和一众耆老。

乡民排着队,有序走到耆老们跟前,恭敬递上镰刀,并认真听取族中长辈们代代传下来的麦收经验。

轮到孟知彰和庄聿白,两人快步向前,庄聿白跟着孟知彰行过礼后,乖乖立在一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