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生猛书生的乖乖小夫郎 > 第38章 茶坊

第38章 茶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货郎张看看二老,又看看眼前只剩半口气的哥儿。骨瘦身轻,整个人过于单薄,若离了他们家,想必撑不过三天。

货郎张点了头。人留下。

老两口跟着松了口气。日子再难,不就是口饭的事,每人筷子下面省一省,也就有了。再不济,他们多去山上挖些野菜。

粟哥儿是个知恩图报的,身子还没好利索就要下床干活。张母劝住了他。既然留下了,就是一家人,只管放宽心养身子。

张家虽穷,但他们碗中有一口吃的,绝不会让粟哥儿的碗空着。老两口真心待自己,粟哥儿也早将这里当成自己家。

粟哥儿手脚勤快,田间地头的活儿虽差些,但院里院外、灶前厨下都收拾得十分妥帖。

村中有心人也发现张家收养了哥儿。模样标致,也勤快利落,手上还有别人不会的技艺。素日从未有过往来的人也开始有事无事登门来闲话几句。

老两口看得明白,这是有人看中了粟哥儿,想帮忙说亲。若能帮着物色个好人家,也算这孩子造化。所以张家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默认的。

粟哥儿心中也明白。但他不等老两口张罗,自己先开了口。

他要嫁入张家,和张家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老两口一听,惊了。若说他们没动过这个念头,也是不可能。只是觉得自家太过穷苦,起心动念的那一刻,自己就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按了下去。

以粟哥儿的容貌品性,附近十里八乡想找个条件好的人家不成问题,没的埋没在他们家。二人合计,若粟哥儿愿意,等他身子养好了,或者全家一起攒些路费送他回去,或者在当地寻个舒心人家,他们都依着粟哥儿。

粟哥儿原本无处可去,是张家收留了他,这岂非上天安排的缘分?他看上张家良善和睦,心中有了盘算。当然,主要是货郎张的本分厚道,让这个孤苦无依之人寻到久违的安稳、踏实。

粟哥儿月份大了,身子重,不方便弯腰。货郎张就凑在粟哥儿身边,将买来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给他看。

包粽子的黏米买了3斤,梅干、杏脯是在相熟的铺子买的,多给了些,另外又买了8斤米,近日家中可以少吃几顿杂粮粥。

粟哥儿抬手给货郎张擦了下额头,方才烧艾草蹭上了灰。

货郎张嘿嘿傻笑两声,忽想到什么,让粟哥儿等等,忙擦了擦手折回货担,从中取出一个小包裹。

“等你空了,给自己做身衣裳。你手巧,给我缝补的衣衫,都非常合身。”货郎张挠挠头,不敢看粟哥儿的眼睛,“我看着好看,价格也不贵,就留下了。”

粟哥儿打开,是一块石青色细葛布料,果然有些生气:“怎么又乱花钱!”

“过节,平时绝不乱花的。”货郎张作着保证,又将一只红红的虎头帽放在粟哥儿手上,“等孩子出生,天也凉了,到时戴上,暖和又好看。”

“不是还有几个月呢,何必急在这一时就买了。”粟哥儿嘴上说不要,早将那虎头帽拿在手上翻来覆去地看。寻常市面做工,不过一双虎耳朵捏在手里,软糯糯,毛茸茸。可爱。

自从货郎张接了“金玉满堂”这档生意,家中笑声越发多起来。现在每日能多赚个三十多文,日子明显宽松不少。温饱渐渐有了保证,还时不时能买几只鸡蛋补下身子。一切都在越来越好。

增丁添口原是喜事,等娃儿出生了,穿衣吃饭都是钱,可如何是好。一开始张家着实犯愁。谁知时来运转,竟将“金玉满堂”的生意送到他们门前。可见上天垂怜本分人。

跟着这孟书郎和小郎君好好做这“金玉满堂”的生意,小郎君说的什么饥饿营销,虽然这个词听着奇怪,但道理是对的。反正今后小郎君让咱怎么做,咱就怎么做。

粟哥儿将虎头帽仔细收起来:“短短小半个月,家中已经多攒下一二百文钱了。等孩子出生后,我再接些裁剪缝补的活计,想来日子定会越来越好的。”

趁着天没黑,一家人合力将粽子包好。

“咕嘟咕嘟”二三十枚角粽在艾草汁水中慢慢煮着,四溢米香中萦绕出果脯的甜香。

粽子先敬神佛,再好好选出一串明早送与孟知彰和庄聿白尝尝鲜。

“这都是菩萨保佑。让我们遇到孟书郎和小郎君这两位贵人,不然哪有眼下这样舒心日子。单说这粽子,往年哪能凑齐这些粮米来包。”张母双手合十,朝上敬拜,口中念佛不止,“求菩萨保佑孟书郎和小郎君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粽叶经艾灰一煮,其色如金,阳光一打,精巧又好看。

第二日一早,货郎张来取当日份金玉满堂时,将一串9枚角粽送与孟知彰和庄聿白。

“自家包的艾粽,请两位尝尝。”货郎张笑着念道,“祝小郎君顺心甜蜜,祝孟书郎金榜高‘粽’!”

临出门时,粟哥儿教他的话,他仔细记住了。粟哥儿见识得多,懂得也多,粟哥儿怎么说,他都照做。果然小郎君一听,很开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