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村里的公鸡接二连三的打鸣,杏花村的村民们又开始一天起早贪黑的忙活了。
赵家的早饭过后,趁着赵老太太还没出门,沈宁去了正屋。
不等赵老太太开口,她言简意赅,直奔主题道:“娘,昨天听阿南和阿念说,咱家去年存了几袋野胡桃。我打算做桑果糕,需要用一些。”
古代的胡桃就是核桃。
赵老太太一听,也想骂自己这俩孙子孙女了,嘴上一点不把门,家里有点啥都能给抖出去。
杏花村背靠仙女山,村里的人家除了地里刨食,就是靠着这座山,捡些山货过活。
山里北面有一大片的野胡桃林,每到结果的时候,村人们大多三三两两的结伴去上一回,能捡多少是多少,要么留着给自家男人补身子,要么拿去镇上换钱。
赵家这几袋,她老太婆去年攒下,都没怎么舍得吃,这一下给沈宁拿出来些,她是真的肉疼。
沈宁也知道这是赵家的好东西,但该用的实在省不下,她眨了眨眼,低声凑到赵老太太耳边说了几句话。
赵老太太眼睛猛得瞪大,强忍着激动问:“县城里真能卖这么多银钱?”
沈宁笑着道:“娘说呢?镇子上一小块都卖那么贵,我做的肯定比他们的好吃,那价钱绝不能比他们低了。”
赵老太太一听,也是,二郎媳妇的手艺没的说,这糕点断然难吃不到哪去,不怕没人买。况且县城里有钱人家的少爷小姐多,不差这几个吃零嘴的钱。
想通了以后,赵老太太一拍板,去给沈宁拿东西了。知道做糕点都得用糖这金贵玩意,她一咬牙,没等沈宁开口,就给她拿了一小袋出来。
沈宁没想到赵老太太这么好说话,当即说了几句好听的:“娘放心,过不了多久,我保准给您赚回来。”
赵老太太被沈宁安慰到了,留下孙子俩给她打下手,带着其他人下地干活。
家里人走了个干净,沈宁从里插上门,开始忙活自己的。
她让兄妹俩把昨天捡的桃花瓣放木盆里洗净,又用盐巴把桑葚泡水,糙米也要泡水备用,自己搬了个板凳坐院里开核桃。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沈宁去灶房开火烧水煮糙米,熟了后又加了个笼屉蒸核桃仁,大约半个时辰后出锅。
洗好的桑葚捣成汁水,倒入锅里跟糙米一起煮成泥,加麦芽糖,大火熬着直到煮成粘稠,水分吸干,接着加入核桃搅拌,均匀之后出锅,倒入备好的模具里,用木板压实切块,这糕点就成了。
模具是沈宁昨晚拜托隔壁的魏大叔做的,大早上人家就给送了过来。
桑果糕的香味在院子里散也散不去,兄妹俩早就馋的留口水了,眼巴巴的盯着沈宁看。沈宁不禁好笑,一人给分了两块。
“不……不用二婶,我跟妹妹一人吃一块,不……一人吃半块就行,剩下的咱们留着卖钱。”赵南忍着馋意,很懂事的说。
沈宁摸了摸男孩的头道:“昨天下午跟今早你们都帮忙了,这是奖励。快吃吧,不差这几块,等会我还做呢。”
说完她又包了三块,对赵念道:“阿念等会儿吃完了,帮二婶把这个给隔壁送去。”
魏大叔的模具没有收钱,这个就当还礼了。
赵念一脸不舍,但基本的人情世故,她已经略懂,乖乖应下。
糕点做完,沈宁开始酿酒。她用漏勺捞出糙米上锅,上面铺了几层桃花瓣,一起蒸半时辰成糙米饭。
出锅后晾至到温热,用筷子将糙米和花瓣搅拌均匀,再加入备好的酿酒酵母搅拌,木锤在正中间捣一个小酒窝,用来观察出酒情况,接着铺上塑料薄膜,找了几件旧被子捂好,只等三天后出酒。
由于花瓣和桑果不够,沈宁估算了一下,最后大概只有三陶罐的桃花酿,能做百十来块的糕点。
她想了想,趁着这几天酿酒的时间,她得再进山捡些桑果回来做糕点,到时候赶个集,一起拿去县城里卖。
秋水镇比较小,卖糕点的铺子只有那一家,老板娘态度不好,沈宁不想跟这种人做生意,干脆改变主意去县城。
她正想着事情,突然有人敲赵家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