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北府水王爷给贾府送了字联、荷包等东西,依着往年的旧历,年下宁国府去还礼就成,和荣国府的关系不大。
结果初五的时候北府老妈妈就递了帖子,说是要来给老太君拜年。
和老妈妈同来的还有北府的一个长史,他在宁国府的席上和贾珍父子俩说话,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那年秦可卿去时,贾珍给她用的棺材木原是忠义亲王备下的木料。
也不知他突然提起这事是为何,就听那长史接着说:“这几日陪着王爷四处走动,却听了个消息,说是当年亲王要在汉白玉上刻字,这事儿还是叫你们家去干的。”
这话慌的贾珍差点跪在地上,忙不迭地说:“那位老千岁的时候,我们家那沾得上,都是谣传,谣传,您老人家喝酒喝酒。”
说罢举了酒杯递与长史,又朝着贾蓉道:“你个不成规矩的,今日大人来了,可要给我好好伺候。”
那长史并未接下,只说,既然不知就罢了,这酒就不吃了,辞了两位去荣国府等老妈妈一同回府。
贾珍父子二人拦不住,起身送至门外,立即对着小厮道:“快去请赦老爷来书房。”
贾赦本在书房和他新纳的小妾玩闹,听东府火急火燎的寻他,放下美娇娘叫人套车往宁府来。
贾珍和贾蓉父子俩人这会儿已经在书房里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了。
北府的长史说的不错,当年忠义亲王老千岁要假造一个神迹,这事儿确是他们家担的,老千岁坏事以后,他们把这事儿烂在肚子里,谁也没说过。
这会儿北府王爷怎么知道了?
听他的意思,不止他们知道了,外头的一些人家也知道了。
要是圣上翻旧账,翻到这一页,他们贾家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贾赦一进贾珍的书房,贾珍就慌慌张张的把今日的事情脱口而出。
听了来龙去脉,贾赦也在房中路来走去。
当年参与这件事的人,当初出事后就直接处理掉了,这会儿又被有心人翻出来,不知是为了对付他们家,还是要对付别家。
就是他们家已经从权利中心退了出来,还是要看下北府王爷把消息递出来的意思。
这个年怕是过不好了。
流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没过两天,这事儿已经变成了,忠义亲王坏事就是因为当年的汉白玉牌子,因为他不是天命之人。
你要问传流言的人,天命之人是谁?
他们能一脸神秘的指一指天,然后神秘的笑了。
城中在乞儿中还传起了一句童谣:“三呼万岁声未落,福牌不庇家门破。”
这句童谣传到三皇子耳边已是初十。
梅家给他准备的元宵节节礼汉白玉刻百字福牌,从南下送到了京中,并未通过吴家。
他拿着牌子直接砸在了来人的头上,血从额头流下,掉在了地上。
室内噤若寒蝉,太监宫女跪了一地。
三皇子大骂:“把这晦气东西送来干什么,怕孤脖子上的脑袋太安稳了!”
众人闻言更是一动不敢动,生怕触了这位的霉头。
一个年逾半百满头银发的瘸腿老太监被两个十几岁的小太监搀扶着走了进来,见如同鹌鹑一样的众人,说了句,散了罢。
房里的太监宫女鱼贯而出。
两个小太监收到他的眼神后也退了出去,临走前还关上了门。
老太监把拐杖放在一旁,颤颤巍巍地就要跪在地上把玉牌拾起来。
三皇子没好气的扶着他让他坐在椅子上,自己把玉牌拿起来放回了锦盒中。
“夏爷爷怎么来了?”
老太监名叫夏冬春,伺候了三朝皇帝,又看着三皇子长大。
这条瘸腿就是为了救差点被马踩断腿的三皇子时伤的。
要知道,天子不得有残,要不是夏冬春,三皇子早就和皇位擦肩而过,为此,他十分尊敬信赖这个老太监。
夏冬春抬眼瞧了玉牌一眼,原本无暇的玉牌被磕掉了一个角,不完整自然无法在元宵节的时候送上去。
“三爷今儿使性子把它砸了,可想了元宵节怎么办?”
三皇子像戳破气的气球,萎在椅子上。
“三爷别嫌奴婢话多,您也不小了,去岁封王赐府,该替陛下多分担,可是现在您瞧瞧,去年的差事没一个半的漂亮的。
叫奴婢说,府上养的废人太多,不如早早打发了。”
夏冬春说的话直戳三皇子的肺管子,可是他也不能反驳,去年他领的差事,确实一件都没办漂亮,还叫四弟抓了把柄。
而且这会儿又出了对他不利的流言,是那个兄弟的手笔呢?
老大是瞎子什么也干不了,只有老四。
三皇子打心眼里觉得给他使绊子的就是和他同岁的四弟弟。
去年他们一起被封了府,一起领了差事,而且老四一直干的都比他干的好。
这个刻字玉牌要叫父皇知道了,父皇怎么想,以为他要效仿忠义皇爷爷。
他是没这心思,可是旁人不一定信。
“舅舅不能害我的。”
如今府上跟着他的清客都是吴家替他寻的,他们可能不是最聪明的,但是他们一定是最忠心的。
“三爷既这样想,奴婢就不说了。”
“夏爷爷我不是……”
三皇子还欲说什么,外头一个小太监喊道:“舅老爷来了。”
三皇子闻言立即站起身来,就对外头说:“快请舅舅进来。”
夏冬春自然也起身一瘸一拐的缓步跟在后面。
吴松一进院子就看到了站在房门口的三皇子和夏冬春,三皇子正对着他挤眉弄眼。
吴松了然点头,瞧着夏冬春的模样就知道他这会儿肯定教训三皇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