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正忙着和宋、鲁两国使者打口水官司的姬弘收到了三封来自仓留邑里正的书信,展开第一卷竹简,内容让他目瞪口呆。
滕国仓留邑里正说,上丘、祁、蚩三县的百姓俱对有‘善国’之称的滕国国君称颂有加,个个高呼着想当滕国百姓。身为滕国的地方官员,她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后,便派人去接管三县,百姓无不顺从。目前,三县恢复稳定,街道房舍已翻新完毕,百姓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砌高城墙,加厚墙壁,预计十五日可完工;来往祁县之道路也将在十五日内整修完毕。因她人手不够,请君上速速增派官员和官吏。
姬弘拿着竹简怔楞良久。半晌,他回过神,又把竹简一字一句细细读来。放下竹简,他看向一旁侍人,问道:“滕国仓留邑的里正,你可知道是谁?”
旁边伺候的侍人轻声问道:“回君上,仓留邑里正原是柴丘荣,不过,数月前,仓留邑发生了一件大事,仓留邑、上垓村以及小坞村被一名叫侯方遒的女子并为一村,此女子从此自称为三村里正。村民无一不信服。故,柴丘荣里正之位名存实亡,被侯方遒取而代之。”
姬弘吃惊,问道:“此女如此犯上作乱,大臣们为何不镇压?”
侍人答:“此女并非有意作乱。听说起因是上垓村里正和匡纥大人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强掳民女,祸害村里。村民来坦凌请求官府为民做主,却被暗地杀害,最后上垓村只能抱着一丝希望去求助侯方遒...”
收过红星营好处的侍人把当时情况稍微添油加醋地告知了姬弘。
姬弘道“这么说,她颇为仁义。”
侍人点点头,道:“她虽为女子,却惩恶扶弱、救苦救难。若没有她出手相助,只怕上垓村撑不到君上回来。”
姬弘沉默了一会儿,道:“侯方遒?这个名字为何如此耳熟?”
侍人眼观鼻鼻观心,并不打算提醒姬弘侯方遒就是那个使他陷入口水官司的最初祸首。
说起来,侯营长可真能折腾啊。先是给国君大胆谏言借兵讨伐宋国,后来去到仓留邑,建立吸金工坊,引来四周流民百姓,并三村,创立红星营,修建两条康庄大道,...桩桩件件,皆是大事!可能只有在冬天,她才消停些。
姬弘背着手来回转圈圈,对于是否增派官员之事拿不定主意。
若派人接管,万一宋王恼羞成怒,不管不顾派兵来打,小小滕国可遭受不住。若放弃接管,讨伐宋国的举动霎时变得愚蠢可笑,这些时日的口水争夺战也毫无意义。且,滕国已经激怒了宋国,若不能趁此机会扩充领土,吸纳人口,待宋国寻得机会,滕国将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坐等被屠杀。
走过去,转过来;走过来,转过去。姬弘瞥见加速他掉头发的罪魁祸首——竹简,又皱紧了眉头。忽然,他看到摊开的竹简下还有一卷一起送来未被展开的竹简。
他拾起第二卷,展开阅读。看完后一呆。
仓留邑里正在两卷竹简里分别作了不同表述。第一卷竹简信息为公之于众之用。第二卷信息不可公开,在竹简里,仓留邑里正道出她所做的谋划,阐明宋王不会发兵的原因。
他晃神地看向侍人,问道:“他国是否在传,上丘、祁、蚩三县乃滕国新占之地?”
侍人把外地商贩传言一五一十道给姬弘。
听罢,姬弘沉默。又想起一月前有大臣提出要带人出使赵国的请求。原来,这些都是谋划中的一环。
姬弘思虑一番,发现如今的最优选择便是按照仓留邑里正的谋划行事。
他一边提笔写下诏令,一边吩咐侍人,道:“将第一卷竹简信息昭告出去。”
侍人接过竹简,逐字看去。
姬弘写好诏令,递给侍人,道:“顺便去仓留邑一趟,昭告三村,就说仓留邑里正侯方遒所做之事乃大善之事,为全国官吏做出了表率,特赐‘善吏’之称。”
等了半响也没见侍人接过。他抬头看向侍人,却见侍人拿着竹简张圆了嘴巴,呆呆立在那。
姬弘在他面前挥了挥手。侍人回过神来,连忙称“是”,告退出去。
侯营长的操作真是一个比一个猛啊!要是国君废物了点,估计会被侯营长不小心送上黄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