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战国逼我挥斥方遒 > 第21章 拉拢人心

第21章 拉拢人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侯方遒想到村里人的危房,对众人说道:“村子的草棚房屋年久失修,村民忙于种地,估计没时间修理。现下,雨这样大,恐有事故发生。我们得去帮帮他们。”

元蘧立即嗤笑道:“咱们自己都住在水帘洞呢,你还关心起别人了。”

侯方遒不理他,朝着其他人一一看过去。

帛女、良沂和悫珺神色如常,看不出赞同不赞同。

倒是易泽勋道:“教官说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听教官的。”

侯方遒竖起大拇指,笑道:“服从命令听指挥,做得很棒!”话锋一转,“但,觉悟不够。”不过,该教的还得教。她的创业团队将来可都会担任高官将领,除了懂得服从,也要学会用脑。

“为什么我放着自己漏雨的房子不管,操心起村民的安危?”侯方遒问。

易泽勋皱眉思索,却没想出个所以然,脑子里一团浆糊。

觉悟是个啥?

“还记得我们唱的那首歌吗?团结就是力量!方才在村口,我们那样优厚的招工条件,但没有一个村民动心。他们领完钱甚至不看一眼、不问一句。这说明什么?”

侯方遒自问自答,“可能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他们的思想还处在家庭劳作和零散的个体手工活上面,二,他们不信任我们,或者说村民之间互不信任。

村民数十口人,若我们把这些力量凝聚成一个整体,爆发出的力量远比咱们几个人大得多!许多千难万难的事,这么多人咬着牙一口气就干成了。

举个例子,当初咱们砍树,如果没有赵昕三人抓鱼提取鱼油,没有你们几个小队员捡树枝、烧火、鼓风,合力推到大树,就凭一个人的力量,天黑都砍不完那些树,更别提有时间加工木材了。还有良沂、元大哥、母亲和悫珺同一时间做的事。

一个人是无法同时完成多件事的。没有我们所有人的合力,咱们不可能短时间内换来今日的钱财和粮食。

这才是团结的力量。

我们要团结好一切可用的力量,搞好发展的同时还能顺便解决了安全问题。明白不?”

悫珺缓缓点了点头,心道,恐怕最后一句才是目的,团结只是手段。

侯方遒等人做好了面饼,装在两个篮子里,拿宽大叶子遮盖,由罗芷兰和黄丫儿提着,去往最近的一户人家。

陈大爷才四十多岁,早已白了双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重耕作,早就透支了身体。每逢刮风下雨,天气变换,他的腿脚便不如平常活动自然,略微僵硬疼痛,症状逐年恶化。

侯方遒到的时候,陈大爷站在垒起的草垛上,想爬上房顶修补漏雨处。

侯方遒连忙叠声喊道:“大爷,大爷,危险,赶紧下来!我们帮您修补。”说罢,示意元蘧和易泽勋扶陈大爷下来。

陈大娘闻声,连忙放下手中针线,出门迎人。

陈大爷平稳落地后,易泽勋和韩显文猴子一样两三下窜到房顶,和底下递工具的元蘧配合,开始修修补补。

帛女、良沂和悫珺倒是热络地和陈大爷陈大娘嘘寒问暖,剩余的小队员则老实巴交成列站着,任凭雨水滴打在头顶、脸上,巍然不动。

还是些木愣子,真不会来事。什么都要自己这个教官上阵!

不过,转念一想,她要培养的是军人。军人不用过于圆滑,不用过于世故,只要往那一站,顶天立地,就足以令人信服和安心。

眼看修补工作就要完成,侯方遒结束了套近乎,转而问道:“大爷,种地那般辛苦,您和陈大娘为啥不参加招工,做些轻巧活计?”

陈大爷叹了一口气,道:“孩子啊,我俩的身子骨可不像年轻人那样硬朗,干不动那些重体力活。自家的田地,慢慢耕种,总还有点吃的。要是给别人做活,别人嫌弃我们干得慢、干不好,把我们撵回家,到时田地也撂荒了,才是真的干坐着等死了。”

陈大娘也道:“看得出来,你们都是好孩子,我俩老干活不利索,不想给你们拖后腿。”

还是不信任他们呐。

四十几岁的人,头发花白,脸上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手掌粗粝,长满茧子。没有谁比他们更懂种地的艰辛。仍有一把子力气的情况下,放着更好的选择不要,只能是因为不信任。

封建王朝的皇权不下县,这个时期的民间管理更是粗狂。团结村民搞发展只是手段和过程,她最终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一个隐于乡间的政府组织,不知不觉窃取权柄,从而形成燎原之势,发展壮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