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英回京那日,萧应淮亲自来接,祝余送她到庵门口,与她道别。一场风波下来她轻减不少,祝余替她拢好大氅系带,对视良久,到底还是放心不下,塞给她一张字条,“若是有事,托人往此处捎信,照顾好自己。”
字条上是十三月在京中的私下联络点,不受宵衣卫辖制,明面上是一家普通的肉行,名下有散落在京中街市各处的小肉案,白日售卖生肉,夜里供应烤制、煎制的熟食,借着摆摊行走的机会,收罗着各处的消息。
十三月执行第一个任务的时候,暗杀目标是当时朝中要案的证人——帝京城郊的一名农户,时值秋收,他为了赶在秋雨来临前将粮食入仓,昼夜不停地劳作,夜半收工归家时,撞见了杀人现场。
死者是当时御史台的户部司的金部员外郎,手握当时贪污案的名册,斩杀他的是萧应淮的人。
十三月接到指派时,只有农户的住所和名姓,按任务单子上的指引找到此人,见到的是乡间低矮的茅屋,和面黄肌瘦的一家老小。
京郊多良田,但那是荒年。勤恳劳作了四季的农户家中,养着一对儿女,还有年迈的父母,只是同往常一般在田地里多待了一会儿,没想到会惹上这样的祸事。
彼时十三月刚刚成立,众人并不熟悉。
青岚是他们之中最年长之人,由她提议,众人将此事瞒了下来,将农户一家偷偷转移,制造了灭门假象。
自此,京中便多了家肉行,里头进进出出的覆面男子,身材魁梧,双手满是经年劳作的痕迹,话少沉默,剁骨砍肉的动作利落干净。
十三月有了他们第一个共同的秘密。
时至今日,京中大小街市,都有肉行的小摊,摊主多为冤案苦主,改头换面后一边讨生活,一边为十三月做些消息探听之事。
这是祝余前世叛逃后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这些苦主托举着她,与宵衣卫周旋。
陆英没有拒绝祝余递过来的字条,她随萧应淮回京,祝余留在苍梧山,并未与陆英一道走,准备晚些时候再启程回京。
收拾好包袱,祝余径直下山,出了庵堂门,站在苍梧山山顶,往下俯瞰,山阶掩映在薄薄的云雾之中,陡峭险峻,往前眺望,开阔的天际铺陈开来,山风猛烈,刮在她的脸上,衣袖裙角往后翻飞,她迎风而立,静许心愿。
若神佛有灵,便请佑我此去旗开得胜,扭转乾坤。
-
宵衣卫本部在西市的一处地下黑市的隔壁,在外是一整排高低错落的瓦舍勾栏,往地底下去,便是宵衣卫的刑场和斗场。
祝余并未直接回本部,而是先去了十三月在城中的居所。
与其他部系不同,十三月所有人住在一处院子里,穿过弯弯绕绕的巷子,城西的一处靠山的小集市深处,便是一座足够他们七人居住的小院。
刚到门口,隔着院墙便听到了内里的打斗声,祝余并不着急进门,站在门外仔细听了听,认出来熟悉的武器声,她这才上前扣了扣门。
三声门响后,墙内的打斗声消散 ,紧接着,有脚步声渐渐逼近。
门被人打开,一张清丽的脸出现在祝余眼前,青岚一身寻常打扮,挽着发,惊讶地看着祝余,“小十三?你回来了?”
祝余笑了笑,抬步往里走,青岚合上门,“怎么也不提前捎信回来。”
“没什么急事,就不麻烦老李他们了。”
两人边说边走,去了正堂,院中的花木被照料得极好,布置也雅致,地面干干净净,不大不小的院子透着股常住的温馨感,祝余逐渐放松下来。
转到正堂,便见着一男一女靠坐在一起吃茶。
祝余放轻了脚步,使坏似的,上前轻轻拍了拍那女子的肩头,而后迅速地挪步到她的右侧,后者转头果然扑了个空,待重新回过头来,便正好对上祝余的脸。
她惊呼一声,“十三!”而后便从躺椅上爬起,顺手还推了推一旁的游卓然,示意他赶紧下去。
这是十一,十三月的老幺,正是藏不住心事的年纪,祝余伸手托住她,免得她从躺椅上摔下去。十一顺势抱住祝余,头埋在祝余的肩头,“我想死你了。”
祝余闻言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怎么不去和无咎他们一起玩?”
十一瘪了瘪嘴,“我才不要跟他们一起,整天打打杀杀的,在宵衣卫还没打够嘛?”
“是你自己懒,还怪上别人了。”一声小小的反驳从脚边传来,祝余低头一看,方才被十一推下去的游卓然正蹲在地上听她们说话。
“我哪有——”十一是个禁不得说的,小脸一皱,当下便要跳下来同他理论,青岚见怪不怪地伸手拎住十一的后颈,“好了,让小十三先歇息一会儿,你去看看澄心的菜做得怎么样了,跟她说小十三回来了,加两个她爱吃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