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首辅贤妻珠帘后 > 第34章 窥测国政

第34章 窥测国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里不是他的家啊……

黛玉踏上台阶,拾起一朵飘落的晚香玉,回头笑问:“还站在那里等谁呢?”

张居正蓦然想:等你以后出了阁,我这个二哥要怎么当呢?还能在门前巷口提灯盼候么?还能每日看到你鬓边簪的什么花么?

夏夜的星光寂然闪烁,少年的心空落落的,孤影徘徊在巷子里,久久找不到答案。

吃过晚饭稍事休息,黛玉又开始起草童书故事。紫鹃与晴雯也没闲着,商讨着插图的布景构图与人物衣饰画法。

黛玉思来想去,刊刻书坊还是得趁早做起来。若能在民间舆论中产生巨大影响,也能倒逼朝廷作出改变,不要弃守河套。

与其影响身居高位财货上流的官吏,指望他们誓死捍卫边疆,不啻于牵牛下井。还不如教少儿树德明志,爱国守土,辨是非于毫末,守节操于始终。

只要旧官场那一套钱权相护、任人唯亲、虚文隐弊、媚上凌下的流弊。在下一代人那里行不通,斩断一切肥官瘦民的旧制,一定能打破“王朝不过三百年”的魔咒。

所谓慢工出细活,粗略估算全书完稿最快也要到夏末了。黛玉并不急于求成,而况在六月来临之前,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在朝堂上延续十七年之久的大礼议,即将进入尾声。标志事件便是嘉靖十七年六月,嘉靖帝着人上书,为其生父献皇帝立庙号称睿宗,以入太庙奉祀。

群臣反对,坚持不允。嘉靖大怒,与群臣僵持不下。不久礼部尚书严嵩倒戈,尽改前说,支持兴献帝入庙称宗,并撰《大礼告成赋》献媚,从此简在帝心,随嘉靖帝南巡承天府,拜谒显陵。

嘉靖二十年,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严嵩,成为殿试读卷大臣之一。

其后他入阁参机务,自此连络门生,广布党羽,遍植势力,把持朝政二十余年,铲除异己,祸国殃民。

便是因他一己之私,为扳倒首辅夏言,诬害主张收复河套的陕西总督曾铣,致使大明在嘉靖一朝彻底失去了对河套地区的控制。

她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严嵩借大礼议媚上窃权,入阁罔利。关键是她一个小姑娘该如何行动,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黛玉冥思苦想了一夜,计无所出。又怕告诉表舅顾璘,会令他防备严嵩而陷入危机。

毕竟顾璘的立场与群臣一致,同样反对嘉靖帝追尊其父,袝祀太庙。

而嘉靖帝却想借助议大礼,一面削弱反对派实力,一面组建自己掌握的朝臣班底。

直到黛玉坐在海棠坞里上课,解决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

与其让奸臣严嵩伺机怙宠擅权,不如让老师顾鼎臣来抢这个先机。

毕竟顾鼎臣也是献媚得宠的青词宰相之一,让他提前入阁,尽可能延缓严嵩发迹的进程。

下晌顾鼎臣教三个学生六爻占卜,黛玉适时道:“学生以大礼议之终局为占,卜出了乾卦,还请老师为我释卦,兴献帝可入宗庙否?”

一语既出,课室内寂无人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黛玉身上,唯有张居正书案上几枚铜钱叮铃转着。

“啪嗒、啪嗒。”

旋舞的铜钱接连倒了下来。

海棠花影漏进窗扉,金色的灰尘静静飞舞,映着顾鼎臣骤然收缩的瞳孔。

他微蜷的指节捏着戒尺,老筋暴鼓,厉声喝道:“大胆!黄口小儿,谁许你窥测国政!”

黛玉眼睫一颤,顶着师长的阴翳,挺直了脊梁,朗声道:“寸草犹思报春晖,少年岂敢忘国忧。江山社稷系于万万黎庶,兴衰怎独问公卿?”

“你!”顾鼎臣一噎,放下戒尺沉吟片刻,方道:“那你是如何释卦的?”

黛玉深吸了一口气:“旷日持久的大礼议,于国事亳无裨益。只要士林百姓依旧奉三纲五常为道德圭臬,在君为臣纲的制约下,群臣斗不过皇帝。

与其以卵击石,为虚礼谏诤,撞得头破血流,还不如顺势而为,让嘉靖帝彻底掌权,为清除弊政,革故兴利开辟道路。

还请老师相忍为国,撰《大礼告成颂》,支持献皇帝追尊庙号,结束继嗣、继统之争。”

顾鼎臣蓦然睁大了双眸,下意识看了陆绎一眼。

这孩子的父亲陆炳是嘉靖帝的心腹,林潇湘不避其耳目谈及此事,到底意欲何为?

陆绎眉头紧锁,深感疑惑,林潇湘这是在劝老师向嘉靖帝投诚么?

张居正脸色微沉,看向黛玉的目光里,带着几许隐忧。

顾鼎臣没有表态,他素性柔媚,虽有依阿取容之心,但并无胆量做出头的椽子。

黛玉拱手道:“学生深知撰《大礼告成颂》者必遭群臣唾弃。但重赏之下,愿谋高位圣眷,而背刺群臣者,自然有之。

与其让此事演变为奸佞盗窃威福,流毒朝廷。不如兴瑞降祥,让百官不得不接受大礼告成。”

她如何不知顾鼎臣不敢冒这个头,早已想好了备选方案,既能让群臣接受兴献帝入宗庙,又不会让人借此禄位高登,兴风作浪。

闻言顾鼎臣才回过味来,心头为之一松,显然林姐儿的话是冲陆绎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