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汴京如意小食店 > 第22章 疑惑、水晶饺子

第22章 疑惑、水晶饺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如意瞧着这做工精细的小菜牌,十分满意的点点头收好。

她请王工匠坐下,又亲自端了碗绿豆汤来,请他喝了消消暑气。

王工匠乐呵呵的接过碗来,言姜小娘子这吃食生意开的红火,后面必是要再上些新菜品,所以他就多做了几块菜牌预备着。

姜如意见王工匠想的周到,连忙又道谢。

等喝了一口清凉解暑的绿豆汤,王工匠好奇问道:“那日姜小娘子让某做的那大竹箅子,可是用来发豆芽的?”

姜如意微挑一下眉头,意外的看向他。

她点点头:“是用来发豆芽的没错,不过,郎君是如何知道的?”

见当真如此,王工匠连忙放下绿豆汤:“听闻近日里,大相国寺里新上了一样斋菜,说是药典中记载的一味药食,名曰豆芽。某那日去大相国寺里,观那盛豆芽的容器,可不就跟姜小娘子来定做的竹箅子一样?”

“只不过尺寸上要小些,模样也不如姜小娘子定做的精巧。”

王工匠回想起当初姜如意画的那图纸,同先前盛东西的小匣子、如今店里的柜台和架子一样,样式别致不说,关键还很好用。

姜如意闻言恍然。

如此看来,那位禅师回去之后,果然顺利发出了豆芽。这样说起来,当初给的那十五两银子也算没有白花,自己这银钱便也收的安心。

姜如意如此想着,抬起头笑眯眯的朝王工匠称赞:“郎君不愧是在手艺上做熟了的,只是看过那竹箅子的模样,便能猜到其中门道。”

王工匠被姜如意这么一夸,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紧接着又非常好奇的看过来:“姜小娘子这里,可是也卖豆芽?”

姜如意见王工匠绕了这么大个圈子,竟是为了豆芽来的,终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她嘴上说一句“稍等”,转身进了厨房里面,等回来的时候,手里拎了一小筐豆芽。

姜如意将那豆芽递给王工匠,开口说道:“多谢郎君今日亲自跑这一趟,这些豆芽不值什么,请拿回去尝个新鲜。”

然后又叮嘱:“这豆芽凉拌或者加了肉下锅炒皆可,只注意不要炒的太久,不然口感可就不脆爽了。”

王工匠接过那筐豆芽,十分好奇的低头看了看。听着姜如意的叮嘱,连连点头,认真的记在心里,然后才乐呵呵的告辞离开。

……

这段时日,大相国寺的豆芽一经面世,立刻受到信客们的追捧,不少人特意去大相国寺用斋饭,为的就是尝尝这药典中记载的豆芽。

“听闻这豆芽自前朝便有记载,言能清暑热、调五脏,后来不知怎么得却失传了,如今见到了,可不是要尝尝?”

“某翻阅药典的时候,也曾见到过关于这豆芽的描述,当时还好奇是何种模样,倒不想今日能吃上。”

也有吃过的人夸赞说:“那豆芽瞧着似是用绿豆所发,发出来的芽约莫小指长短,吃起来清脆爽口,味道当真不错。”

也有信客好奇问起僧人,这发豆芽的方法,是如何寻得的。

斋堂里的小僧人也不隐瞒,诚实的笑笑,言是寺里的圆慧师叔,偶然去过一趟州桥夜市,从一位女摊主那里学来的。

什么?竟还是意外学得?

这样带着些偶然的前因,立马给慕名前来吃豆芽的信客们,多添了几分谈资。

接连好几天里,大相国寺的斋堂里都挤的满满当当,就是为了尝尝这豆芽的味道。

不过发豆芽毕竟需要时间,斋堂里一时人手不足,那些来晚了没吃上的客人,只得懊悔的望而兴叹。

与此同时,渐渐的有食客发现,在汴京城西的一间小铺面里,竟然也有豆芽卖。

热闹的街巷上,有人正好奇的低声议论:“你们听说了吗,除了大相国寺之外,城西一家姜记里面,竟然也卖豆芽。”

“姜记?怎得从前竟未听说过这家食店?”

“却不是食店,似乎是一处新开的小铺面,只能坐下五六桌客人。”

这样的议论多了,便有人好奇去城西看看。

然后就惊奇的发现,这姜记不但卖豆芽,而且做法上花样极多,远胜大相国寺里的素斋。

这铺面里的豆芽,要么搁在凉皮里当配菜吃,要么拿醋拌了,再点上一笼糯米烧卖,一起配着吃。

若是能吃辣的,还可以请开铺面的小娘子,额外浇上一勺辣子。那拌好的豆芽瞧上去红汪汪的,吃上一口味道香辣,脆爽又下饭,这不比清淡的斋菜过瘾?

于是,连着好几日里,姜如意发现来铺面里吃饭的客人,数量比先前足足翻了一倍。

而且这些客人中,要么点上一份凉皮,要么点上一份凉拌豆芽配着糯米烧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