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相传每年清明这日,鬼界之门会打开,让鬼魂可以来到人间。
为了不让荀令君寒心,司马懿连忙跑出驿站。
天才刚亮,街巷上却满是行人。或独身一人,或三两成群,提篮往郊外走去。
一路上,郭嘉看到了好多同自己一样的鬼魂飘在空中,一时间还有些困惑。不过看见满街百姓头戴柳枝编成的帽子,以及柳枝簪发的女子,恍然想起今日是清明。
司马懿从一旁药铺出来后,便策马抄着小路,往荀令君所在的简居直奔而去。
**
简居极其质朴,唯一的装点便是门前土地上插着的一根纤细柳条。
司马懿赶忙迈着大步上前,抬起手正要叩响门扉,那门却自行敞开了。
里面正好有人出来。
“荀令君还需好好休息,切不可忧思过度。” 一位身着医者服饰之人告辞离去。
“好,大夫慢走。”荀令君亲自将其迎送至门口,抬眼却见司马懿正屹立门外。
两人对视间,屋外清风拂过枝条,沙沙作响。
“令君可安好?”司马懿问候道。
荀彧一身素色长衫,许久未见,脸色比之前更加惨白。晨光沐浴之中,荀彧身影显得格外单薄,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将他吹倒。
好久不见荀彧,郭嘉有些颤抖,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是仲达啊,好久不见。近来许都事务可忙?你这脸型都瘦了,快进来坐。”荀彧将司马懿迎到屋内。
自从被调离中枢,独居寿春后,荀彧便再也未焚过香了。如今,药的苦涩味充斥着屋子的每一个角落。
荀彧看出司马懿对这苦涩味有些不习惯,便轻轻走到窗前,缓缓推开窗户。
“仲达今日为何事而来啊?”荀彧起身煮茶。
自从被曹操独留寿春,荀彧心思便愈发消沉。人生地不熟,加上心思郁结,荀彧在此处没什么朋友可以交谈。
谪居卧病已近三个月,荀彧也会偶尔想起和旧友清谈对论的日子。如今,难得司马懿前来拜访,荀彧心情大好。
炉中茶汤滚沸,热气腾腾而上。
荀彧取下茶壶,为司马懿斟了七分满。
“令君,这次我为三件事而来。”司马懿笑道,“令君的一位旧友想来见见你。”
“旧友?”
荀彧往门外看去,想看看司马懿后面还跟着谁,却见有一个官吏制服的男子叩响门扉,朝司马懿惊奇看了一眼便去相迎,却发现自己并不认识那人。
“喂,等等,不是他!”
见小吏来了,司马懿赶紧追上去,跟在荀彧身后一起奔赴门口。
小吏有礼问道:“请问,荀令君可在?”
“文若在。”荀彧淡淡道。
“这是曹公特意命我带来给令君的。”
小吏将一个包袱恭敬交予荀彧掌中,荀彧打开,却见一木制食盒静卧其中。
“丞相这是何意?”
荀彧大开木盒,只见里面空无一物,有些错愕。
“下官也不清楚。”小吏挠挠头,“丞相未曾明示过。”
“空食盒,没有供养……汉禄已尽,我也没有价值了。”荀彧看着空食盒,独自念叨。
阳光宛如金色丝线,在地面上铺陈出一道纤细的光影。
忽然,荀彧眼眸黯淡,嘴角浮起一抹自嘲:“文若知道丞相的意思了。”
郭嘉不忍见到荀彧难过,连忙在耳边催促司马懿按既定计划走。
司马懿点点头,将食指和大指并在一起,抡成个圈,暗示郭嘉一切都在掌握中。
“诶,你才到啊。”
司马懿连忙上前,招呼道。
之前受门框视线所挡,小吏才看到司马懿:“好巧,今日早晨本想喊上司马先生一块来的,但是怕扰到司马先生好梦,故而就先行一步,没想到司马先生反而起得比我还早。”
“我才没有早起的习惯,只不过是抄了条近道。今日你走后,店家收拾房间说你落下了点东西。”
“什么东西?”小吏翻找身上口袋,不知自己落下什么。
“这个啊。”司马将怀中一袋用白纱包裹好的当归放于那空食盒中。
小吏有些不明所以。
“你昨日还问我丞相为什么要给荀令君送当归呢,怎的,今日就把东西给忘了?”司马懿挤眉弄眼,拼命给小吏使眼色。
“啊对,丞相走前还特意交代过我,说是当归放在盒中怕撒漏受潮,便用纱布包好,等快到寿春再装入。确实是我走的太匆忙疏漏了。”小吏连忙躬身向荀彧致歉。
“不打紧。”荀彧嘴上虽谅解,但目光扔注视着司马懿手中的当归,将信将疑。
“当归当归,文若当归。”司马懿微微一笑,将掌中当归在盒中推开,正好铺满。
当归是今晨下楼时与郭嘉商量好的,量也是根据食盒尺寸精准抓取的。
荀彧看着满满当当的一盒当归,原本惨白的脸色渐渐回暖,和声相送:“有劳阁下替文若谢过丞相。”
“一定。”小吏任务完成,颔首告辞而去。
司马懿同郭嘉站在一起,如释重负。
“还好赶上,可把小爷憋坏了。”
“是谁在说话?”
荀彧依稀听到了第四个人的声音,腔调还有些熟悉。
“正是荀令君的旧友。”司马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