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岸时小心一点。”孙管事站在船头,见码头在即,吩咐船工们小心行事。
“孙管事,您老放心,小的们心里有数。”船老大笑着说道,指挥船工们干活。
他们都是做事做老的人,更何况夫人和小娘子都在船上,靠岸时自然不敢造成太大的冲击,估算着距离下了锚,又用船篙撑住了,让船慢慢滑向岸边。
孙管事只听“砰”地一声,脚下一沉一晃间,船就靠上了岸,马上就有船工把缆绳甩了上去,岸边的人一把扯过,拉紧系在了码头的木桩上。
孙管事见他们行事稳妥,满意点头,让人搭好了跳板,才去请周氏下船。
随后,宋嬷嬷带着侍女们,护送着周氏母女二人上了岸。
昨日,周氏就派了人,到别院知会,今日她们要过来。
一大早,别院的大管事就带着众人,候在了码头前,此时见到她们下船来,马上带了几名小管事,上前来见礼。
“见过夫人,见过小娘子,夫人小娘子一路辛苦了。”别院的大管事姓袁,打头俯身行礼。
“袁管事不用多礼。”周氏抬手请他起身,脚下不停,带着众人向内走去。
袁管事见状,赶紧跟了上去。
杜若扶着周氏的胳膊,一路将周氏送到了正院,坐下来说了几句闲话,喝了口茶,歇了片刻,换了身衣服,留下绿叶安置她的东西,只带了红叶出门,去赴顾芊芊的约。
顾家的别院,离杜家不远,大概一刻多钟,杜若就在顾家别院的大门前,见到了顾芊芊。
“若阿姊,这里这里,快来,就等你了。”顾芊芊远远看到她,驱马上前,喊了起来。
“芊芊,等了许久吧?”杜若见她心急,加快了马速。
“还好,我们也是刚到。”
杜若到了近前,见顾芊芊身着利落猎装,头上戴着一顶五彩斗笠,不由得笑了起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长安城的小郎君小娘子们,出门流行戴斗笠了,东市西市的商贾们,发现了这波商机,立即在斗笠上下苦功,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犹如当年他们在幂篱、帷帽上花费诸多心思一般,如今的斗笠,不管是材质、内衬,还是外部修饰,都与往日不同了。
“芊芊,这是要去哪里?”杜若见她一靠近,门前的众人,纷纷上了马,一副开拔的模样,问顾芊芊。
“若阿姊,大兄带我们去香积寺吃素斋。”顾芊芊说道。
顾芊芊的大兄,就是汝南伯世子顾晟,他看到杜若过来,勒马出列,对她说道:“阿若来了,人到齐了,我们出发吧。”
杜家和顾家,祖上就交好,小辈之间,又常在一起玩,今日的行程虽然有些突然,不过杜若没多说什么,汇入了队伍,一起出发了。
香积寺在别院西边,路程不算远,骑马的话,大概半个时辰就能到。
杜若进了队伍,顾晟就带着众人,把她和顾芊芊几人,拥在了队伍中间。杜若观察了一下邻近几人,见除了她和顾芊芊之外,还有几位身着猎装的小娘子。
她扫了一眼,感觉这几位小娘子有些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她们是谁,大概以前在哪家的宴会上远远见过,只是没有说过话,印象才不深。
因在路上,她没有多问,闷头随着众人赶路。
香积寺位处终南山麓,山脚往上一点,有坡,但不算陡峭,这日是六月初八,上香的人不算多。
众人到了山门前,下了马。
山门前有寄放马匹的地方,也有雇肩舆的地方。
顾晟是此行主事人,到了地头,他就忙前忙后,布置各项事宜,稍后,又来询问顾芊芊等人。
“大娘子,二娘子,山路陡峭,要不乘肩舆上山吧?”
这点山路,也算陡峭吗?杜若听到这话,瞄了一眼山路,又顺势看向顾晟口中的大娘子、二娘子。
这两位小娘子与杜若她们年岁相仿,大娘子长相明媚,神情爽朗,身着箭袖对襟束腰齐膝轻袍、长裤软锦靴,衣色是由浅至深的天水碧,不说做工刺绣,光是这染色,必是出自顶尖匠人之手,一看就是备受家中大人宠爱的娇娇女郎,二娘子衣饰与大娘子类似,颜色淡一点,为天青色,长相清秀可爱,惟独眼角眉梢,略显拘谨。
杜若看了一眼,心中蓦然一动,又忍不住看了一眼,突然想起来她们是谁了,原来是福慧公主和安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