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万贵妃来了。”
曹公公对着皇上禀告,得到首肯后朝门外摆了摆手。
宫人将房门打开,万贵妃款摆身姿踏入御书房。
她手中捧着食盒,眉眼含笑,轻声道:“陛下,陛下,臣妾亲手做了您爱吃的玉露凝香羹,给您解解乏。”
说着,便亲自盛了一碗羹汤,袅袅婷婷走到皇上身边。
这玉露凝香羹,是最顶级的血燕盏泡发、挑拣,再佐以珍稀的长白山雪蛤,融入精心熬制的冰糖桂花蜜水,慢火细炖而成。
血燕盏丝丝缕缕,仿若玉露般晶莹剔透,雪蛤凝脂般柔滑,在蜜水的映衬下,恰似美玉沉于金波,光是那扑鼻而来的桂花香,便已令人陶醉。
皇上抬眸,见是万贵妃,神色柔和了几分,接过羹汤饮了一口。
“还是爱妃最懂朕心。”
万贵妃浅笑,绕到皇上身后,伸出柔荑为皇上轻轻捏肩。
她朱唇轻启,声音软糯:“陛下整日为国事操劳,臣妾瞧着心疼,只盼这羹汤能让陛下舒缓些疲惫。”
皇上听了,嘴角噙着一抹笑意。
“爱妃辛苦了,有爱妃这番话,朕心甚慰。”
万贵妃脸颊微微泛红,眼眸低垂,略带羞涩地说道:“陛下谬赞,臣妾不过是情之所至,心之所向罢了。”
说着,她手上的动作愈发轻柔,而后状似不经意地开口:“陛下,咱们公主也到了适婚的年纪,可一想到这婚事,臣妾心中就不安定,京中才秀辈出,陛下您可有什么打算。”
皇上闻言,微微点头:“朕也正想着此事。今日早朝,定王还提及婚姻之事要自己做主,倒是让朕有些思量。”
万贵妃眸光一闪,顺势说道:“陛下,臣妾听闻您今日赏了唐正清,又提拔他做了三司副使,可是有栽培之意?”
皇上微微颔首,神色间满是赞赏:“此子确实有大才干,得之,乃我朝之幸事。”
万贵妃轻咬下唇,试探着说:“陛下,臣妾斗胆,不如将公主下嫁给那唐正清,此人得了这驸马之位,必定会更加忠心于陛下。”
皇上一听,眉头瞬间皱起,反驳道:“爱妃此言差矣,唐正清实乃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朕对他寄予厚望,日后要委以重任,怎能困于驸马之位,耽误了他的前程。”
万贵妃听闻,佯装嗔怒,娇声道:“陛下,难道您忍心看着咱们的宝贝公主,嫁给一个碌碌无为的草包不成?”
皇上见万贵妃如此,一时也有些为难。
“这说的什么话,诚华乃是朕的心头至宝,她的婚事,朕岂会草率对待。”
万贵妃一把扑进他怀中,委屈道:“公主那般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模样更是出挑,这般品貌定要配个同样优秀的夫婿才是。那唐正清才学出众,品貌亦是上乘,若能与公主在一起,既能得公主倾心爱慕,又能为朝廷效力,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万贵妃一副真情流露的模样,眼眶渐渐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看的皇上有些心软。
他叹了口气,语气也缓和了许多:“爱妃莫要着急,只是这唐副使的意思,朕也得去问问,婚姻大事,讲究你情我愿,总不能强求。若他并无此意,强行撮合,反倒不美。”
万贵妃见皇上松了口,心中一喜,面上却仍带着几分委屈,轻轻应了一声“是,陛下思虑周全。”
但她心中暗自思忖,只要皇上愿意考虑,此事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那唐正清,岂有不应的道理。
*
万贵妃刚回到自己的清池宫,就见诚华公主脚步匆匆的跑来,急切的模样好似身后有火在追。
“母妃,父皇怎么说?”
公主眼中满是炽热的期待,平日里端庄优雅的仪态全然不见。
万贵妃神色愠怒道:“你看你像什么样子,如此不顾形象的奔走,让人瞧见了还得了!”
诚华公主柳眉轻蹙,嗔怪之意溢于言表。
“母妃,你明知女儿关心此事,就先莫要责怪女儿了。”
“你这丫头,平日里的稳重都哪儿去了?就这么沉不住气。”
万贵妃伸出保养得宜的手,轻轻拍了下公主的手背,那力度似是在惩罚,又带着无尽的宠溺。
她语气中满是无奈道:“京都之中,王孙公子、才贵子弟多如牛毛。为了给你挑选如意郎君,母妃精挑细选了多少青年才俊,你怎么就偏偏对那个唐正清上了心?不过是个靠着几分才学崭露头角的穷酸学子罢了,论出身、论门第,有什么资格能与你相配?”
诚华公主听了万贵妃这番话,原本白皙的脸颊瞬间泛起红晕。
她微微低下头,长长的睫毛扑闪,脚尖无意识地轻轻踢着地面。
沉默片刻后,她鼓起勇气开口道:“母妃,女儿心意已决,此生就认定他了。自那日金銮殿匆匆一瞥后,他的身影便镌刻在女儿心间,挥之不去。”
诚华公主声音不大却带着十二分的坚定。
“女儿听闻他在南方治疗疫病时的所作所为,实乃大丈夫。此人不仅有满腹经纶,更有一颗悲悯善良的心。”
“女儿此生,非他不嫁。”
说罢,她又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哀求,双手紧紧攥着贵妃的衣袖。
“还望母妃多费心思,征得父皇同意,女儿真的求您了,这关乎女儿一生的幸福。”
万贵妃看着女儿这副情根深种的模样,心中涌出无尽的柔软与怜惜。
“罢了罢了,瞧你这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母妃又怎能忍心拒绝。细细想来,这也不算是什么坏事。那唐正清孤身一人在京,无亲无故,根基浅薄。日后成了驸马,有皇家的威严和你的公主身份压着,量他也不敢对你有半分不敬,更不敢欺负了你。”
她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对女儿的疼爱。
诚华公主听了母妃的话,眼眸瞬间亮若星辰。
“母妃所言极是,女儿就知道母妃最疼我了。”
万贵妃宠溺地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公主的头。
“放心即可,咱们大周国力强盛,边境安稳,左右也无需你去远嫁和亲,能在这偌大的京都,寻得自己真心喜欢之人,倒也算是一桩幸事。那唐正清,模样生得俊朗,才学也确实出众,配你也算尚可。”
诚华公主连连点头,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轻声问到,“父皇会同意吗?”
万贵妃安慰道:“放心吧,你父皇已经同意去问问唐正清的意思。他不过是个初入仕途的臣子,面对皇家抛出的橄榄枝,想来也没那个胆子,更没必要拒绝这门亲事。”
公主满心欢喜,像只欢快的小鹿般重重点头,雀跃道:“有母妃这句话,女儿便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