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铃音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糸师凛的生活中。无论是他清晨跑步的小径,还是放学后训练的足球场,甚至是他常去的那家鲷鱼茶泡饭店,铃音的身影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
凛开始怀疑,这个女人是不是在跟踪他?否则,她怎么会对自己的行踪了如指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铃音并不是谁派来的眼线,她只是太了解凛了——了解他的习惯,了解他的喜好,甚至了解他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挣扎。
铃音曾为凛写过同人文,画过插图,试图用文字和画面编织出他与哥哥冴未曾决裂的平行世界。然而,无论她如何努力,那些故事都无法让她满意。
她心中始终有一个无法填补的缺口,一个她渴望亲眼见证的结局。而现在,凛本人就站在她面前,像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等待着她的挑战。这种期待与兴奋交织的感觉,或许正是所谓的“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的丰富让她不再畏惧,甚至连攻略这个“最难角色”也变得充满可能。
每一次偶遇,铃音都会用她独有的方式试图靠近凛。她不会刻意讨好,也不会过分热情,只是用一些细微的举动,试图让他感受到她的存在。
比如,在他跑步时递上一瓶水,或是在他训练结束后默默留下一份便当。凛虽然表面上依旧冷漠,但内心偶尔也会被这些微小的细节所触动。
铃音知道,凛的心墙很高,但她并不急于打破它。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够耐心,足够真诚,总有一天,他会愿意让她走进他的世界。而这份期待,正是她前进的动力。
就像此刻,凛正在足球场上疯狂地射门,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和挫败感都倾注在脚下的足球上。他的每一次射门都带着凌厉的力道,球网被震得嗡嗡作响。
他喘着粗气,低声自语:“太弱了,这些队友都太弱了。”在他看来,这些人根本无法在比赛中跟上他的节奏,和他们一起训练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按照这样的状态,他究竟何时才能超越冴?何时才能证明自己?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球门,完全没有注意到场边的铃音。铃音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凛一次次将球踢飞,又一次次捡回来。她知道,此刻的凛听不进任何人的话,索性默默地当起了他的临时球童。
他踢,她捡;他再踢,她再捡。就这样,一来一回,重复了无数次。渐渐地,凛的呼吸平稳了下来,狂躁的情绪也似乎被这无声的默契所安抚。
终于,凛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铃音,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却又夹杂着些许好奇:“喂,你会踢球吗?”
铃音微微一笑,没有多言。她低下头,脚尖轻轻一拨,足球便顺从地滚动起来。她的动作流畅而自然,仿佛与球融为一体。她的盘球节奏并不快,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每一步都恰到好处,仿佛早已预判了所有的可能性。
糸师凛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过去。她的动作:那种轻盈的触球方式,那种微微侧身的姿态,甚至那种带着些许挑衅的眼神,都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
恍惚间,凛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人的身影:冴。那个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却又最终与他决裂的哥哥。
铃音的盘球技术并不华丽,却极其精准。她的每一次触球都带着冴特有的那种冷静与从容,仿佛球场上的每一寸空间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她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在跳一支无声的舞,而足球则是她最默契的舞伴。
凛的瞳孔微微收缩,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冴在球场上奔跑的背影,冴与他一起训练时的笑声,冴最后离开时冷漠的眼神。
这一切,仿佛在这一刻与铃音的身影重叠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