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种田之锦绣荣华 > 第72章 第一

第72章 第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然,这只是族长的内心活动,并没有表露出来。

让林安桃惊讶的是,她娘竟然转性子了一般,虽然没直接夸她,但做的事比夸她还要不可思议。

她拿回来的那半匹生绢,她娘竟然小心翼翼地提出要为她裁一身衣服。

这些东西虽然是她的奖品,但到了家里就是全家的,向来是由爷爷奶奶分配。

那两双棉鞋是她的尺寸,别人穿不了,只能归她,但其它的她本以为也就吃的能进她的肚子,顶多用麻布给她做身衣服。至于生绢,当然是直接卖掉换钱啊!

所以她娘这么说的时候,林安桃的嘴巴不受控制地张成了圆形。

她娘这是什么情况?被附身了吗?起初还不乐意她去读书呢,后来主动给她缝书包、给零花钱就不说了,现在竟然要把这好料子给她做衣服!

林安桃奶奶还有些不乐意,这么好的料子就算不卖钱也应该给大孙子做衣服,现在大孙子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了,也应该有身体面的衣服。

但族长想了想就同意了。

这料子是浅青色的,林安桃和大孙子都能穿,料子也够,就一人做一身。

林安桃丝毫不心疼被分给大堂哥的那点料子,反正她就能用那么多,剩下的也到不了她身上。

何况大堂哥对她还算不错,她就不计较了。

林安桃不在意,大堂哥就有些复杂了。

没想到,他头一回穿这么好的料子,是沾了堂妹的光。

若说林安桃的娘李氏为何从最开始的不愿意让她去学堂,到现在的转变,还是和织缎坊有关。

李氏和妯娌以及两人的婆母是织缎坊最早一批的织工。在织缎坊做工,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专门的小炉子烧水喝,比在家里强多了。

一群女人坐在一起干活,嘴巴也不闲着,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八卦。

一次被周佩宁听到她们在说村里某家的不是,觉得这样下去影响不好,还容易分神出错,想要直接立个规矩禁止她们谈天。

吴月皎也同意这样做,只是随即又想了个主意。

她们正为学堂里女学生数量太少而发愁,这或许是个好机会。

爱说话是吧,那就趁歇息喝水的时候说。

吴月皎派了个能说会道的婆子,在大家中途休息的时候讲几个故事,内容是女人们都爱的家长里短。

村妇们没见过多少世面,对婆子讲的故事很感兴趣,听完就讨论起来,这时候婆子再适时引导,潜移默化地就将女子读书好处多多的观念植入到众人的脑子里。

李氏听了故事,见大户人家都这么做,也有心效仿,心里就不太排斥小女儿读书了。

再加上李氏的妯娌林安桃的大伯母汪氏极为赞成家里女孩读书,也时不时和她说要让林安桃好好读书的话,她的观念悄然转变。

汪氏算是远嫁来的,娘家在另一个县下面的村子。汪氏能干,名声传得远,被发愁大儿子婚事的族长机缘巧合之下听说了,多番打听之下决定向汪家求亲。

族长家里条件不差,汪氏也觉得族长大儿子不错,这门婚事也就成了。

因为自己比家里兄弟聪明能干,汪氏从不觉得女子就比不上男人。

村子里办学堂还收女孩的消息传到她耳朵里,她先是高兴,后来就是郁闷。

她唯一的闺女怎么就没赶上好时候,这学堂要是早两年办成,她说什么也要把闺女送进去识几个字。

对有机会还不乐意让两个闺女去的李氏,汪氏是恨铁不成钢,但那不是她的亲闺女,她说了也不算,好在林安桃主意正,非要去读书,这才算是好受些。

包括表妹家,原本没想到要送赵芝去学堂的,也是她劝说之下改变了主意。

总之,织缎坊在学堂入学女孩人数上作用很大。

一是改善村民经济条件,让他们有余力供孩子读书;二则是改变大家的观念,让他们不再觉得供女孩读书是无用功。

学堂里男孩们眼馋女孩有奖品可以拿,林易便也设立了奖项。

年尾的考试前八名便有奖品,不分男女。

此奖项一出,男孩的压力就更大了,以往奖品只有女孩有,不管考得好不好他们都没东西,但现在不一样,若是不拿点奖品回家,少不了一顿数落。

而且,去年的前八名女孩就占了三个,今年若是还让她们占三个,男人的脸面要放在哪里?

于是,学堂里的氛围陡然紧张起来,任先生明显感觉到学生们上课更加认真了,不由暗叹,奖励制度确实好用啊!

男生们努力,女生也不遑多让。

珍惜来之不易学习机会的她们本就是学堂里最用功的一批人,见平日里懒散的男生都开始认真了,更是比往常更加用心。

对此,已经放平心态的林安澜毫无节操地表示,认真学吧孩子们,但你们只能勇夺第二,因为第一的宝座还是我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