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不渡长夜:一本抽象的睡前读物 > 第5章 鹤州·贺兰澈

第5章 鹤州·贺兰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辛夷暗暗叹一口气,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开解了,只能认下,继续赔罪。

长乐与芜华的积怨,已是多年前。

其实本是师父的意思,不愿意公开长乐的身世,药王谷同门多不知晓,只觉得她行为怪异。

唯有辛夷一人无条件保她。

只因他该背时,与师父外出寻药草,是他在深山密林中把长乐捡回来的,那时她衣衫褴褛,奄奄一息,在谷中呆了近一年,才愿意说话。

药王谷中同门除却本家姓名外,都有一个以草药为名的代称。

辛夷记得,她主动愿意说话时,师父竟然办了场晚宴,正式收她为徒,问她想叫什么。

她依旧疲倦而落寞之色,顶着一张倔强小脸:“什么名字都好,只她不能叫芜华。”

仅仅是她一听见芜华的名字便没由来的应激,师父竟想为芜华改名。

芜华十分委屈,名字虽无关紧要,却不能因这种原因而改。

最后还是长乐说算了,这名便没改,但二人梁子已结下。

一个是素来亲和的师姐,与谷中同门关系较好。一个是少言寡语的师妹,又时常夜里活动,白日补觉缺席课业。

由此谷中分了阵营,一派对长乐敬而远之,另一派则抱团讥讽。

长乐的名字是师父想了许久才亲自定下的,都不遂同门规定了,惟愿她忘却痛苦,余生长长,能快乐便最好。

午后本不该辛夷坐诊,辛夷便到院外日头下盯放号,好在初春午日天气爽朗,济世堂又放出六十支木签。

下午新诊的患者里,没有什么稀奇的人——尤其是长乐叮嘱过的那几种人,他便打算回院。

只见有一老妇人,颤颤巍巍,终究没抢过比她力气稍壮的年轻人,今天又空号。她有些丧气,小心翼翼地扯住辛夷的袖口:“神医,行行好吧,三日了,我家耀祖还是高烧不退,实在拿不到号。”

辛夷整天都在安慰别人:“嬢嬢,如果是小娃儿高热,阔以先去其它药房看看,莫被济世堂排号耽误了哈。”

“可……可是你们医术更高,而且你们不收钱呐。求求神医,行行好吧。”

济世堂义诊前并未大肆宣扬,在世人眼中是突然奇袭鹤州,真正浩荡的求医患者还在赶来的路上。

这几日义诊吸引而来的更多是鹤州当地百姓。

这也是药王思量过后的决定。

济世堂选址正门必定面通大道,可聚八方来人。

取号之法尽量公平:尚有行为能力的病人自行抽签,五根木签中抽中一根有记号的,即为中签,每半日只收六十名。失去行为能力的病人可由一名家属登记名字与病症后代抽。号签不可转卖转赠,要与登记一致,且同一姓名、病症只能记一次,不可多人帮忙拿号。

义诊便注定来者众多,公平尚不能说绝对保证,确实也没有更好的法子。

药王谷虽算江湖门派,如此利民之举却很受州府重视,官府会出面保护秩序。

辛夷用起他的家乡话,絮絮解释:“老嬢嬢,嘞三天哟,逗我一个人在这儿,前前后后总共看了上百个病人,每一个那都是拖了好久的老毛病了嘛,一年到头都好不了的病噻。莫说啥子高热在细娃儿身上算是平常的病,就那些个诊堂呀,哎呀……”

话未说完,面前的老妇唰一声便跪了下去,辛夷扶住她的衣袖,引来身旁无数人侧目。

“神医有所不知,我这孙儿父母都不在了,老身独自拉扯他长大,极为不易,家中实在揭不开锅,若非……若非实在有难处,必不会来济世堂寻这无偿的医治。”

老妇人容色哀戚,辛夷倒是为难了。

远处有一位公子推着四轮木椅,车轮碾地之音在辛夷耳畔停下,只见他伸出一只手,手中递来一只碧绿荷包。

“老人家,这有碎银二两,快带孙儿去其它药堂抓药吧。济世堂定有义诊的规矩,不好叫打破,您不要再为难这堂主。”

他见老妇人狐疑不信,又解释道:“三天了,我们也没取到号,这位是我兄长,他已吐血多年,站立都困难。还不是得乖乖等号。他多等一天,便多吐一身血呢。你瞧,我们都无计可施。”

眼前的少年公子,声音如清泉激石,爽朗轻快。一身碧澄青色锦绣锻袍,白玉拥冠,修眉净扬,显得丰神俊朗。

他掌推一把金丝嵌樟木雕的四轮车,气血十足。

轮椅上所坐的病公子,则更显虚弱无力,但病人一头罕见的红玉衔冠,虽面色苍白,气质却高贵非常。

老妇人拿着银子撤退。

辛夷打量了一番解围之人,正欲开口,岂料被来人抢先一步:“辛夷师兄,我们又见面了。”

“贺兰公子,季公子!”辛夷很是惊讶。

更惊讶的,是持着官刀的晋国官卫走过来,遗憾地瞧着眼前三傻,“你们真是轻信于人,被耀祖奶奶骗了吧。她哪里算是穷苦人家,在这鹤州府占便宜有几十年了。”

“这三日,她抽不到号,便苦苦缠着我们要,就是想给孙子蹭些补药,我们都没理她。这会儿总算骗得几位同情。”

贺兰公子虽面露尴尬,却依然冷哼一声:“那也算我骗了她,其实我们有号。”

他将袖中的木签露给辛夷看,轮椅上的季公子也随即露出虚弱的笑容:“多年来有劳药王谷为我费心医治,本就感激不尽。今日见辛夷兄弟为难,焉有不帮之理。这些银子不算多,就当为辛夷兄解决纠缠,亦是值得。”

官卫善意提醒却未得感激,只叹这二人是典型人傻钱多,便摇头离开了。

留下三人继续说话。

轮椅上求医之人名叫季临安,推他之人复姓贺兰,单名一个澈字。

二人从邺城来,在晋国的鹤州暂时算得上异国之人。

因那邺城自前朝起,便外赐季氏作为封邑,目前并不属于大晋朝的国土,只能算作尚未收复的失地。

且邺城近年与晋国关系紧张,多有兵戈试探,季临安又是城主次子,因此在大晋官员面前不肯示弱,实属正常。

辛夷悄声向二人道:“我本来逗是受了我师父的嘱托,在此等到季公子过来看病。你们悄悄咪咪进来逗行了撒,啷个也跟到在外面排号嘛?”

见他们有些听不懂,辛夷只好又用官话说了一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