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雾里玲珑(探案) > 第11章 多生疑

第11章 多生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明绢包裹的黄杨木卷轴缓缓拉开,直至铺满大半个桌面,逐渐显露的丹青勾勒五色晕染,竟是幅绘着溧水县大致布局的简易舆图。

舆图带着早年所作的痕迹,上头笔记注释密密麻麻,却都不是什么重要信息:

青黛河岸旁朱砂小楷翩跹,注疏“此家酱肉包做得最好”;

东市中心气派酒楼檐牙高啄,写着“春汛时全福楼海货河鲜品质佳”。

石桥江畔淡赭桃树摇曳,上缀“四月八,福阿婆赠杏仁饼处”;

而那墨线勾勒的茶楼飞檐上,涂鸦了一只翘着尾巴晒太阳的花色狸奴,小猫儿慵懒侧卧,爪边批注“最爱扑人鬓角海棠花,下次路过可莫戴了”。

黄檗[1]染就的舆图纸历经岁月,不腐不蠹,反而在灯盏下微微透亮。

字里行间游走着下笔人活泼烂漫的鲜活气息,仿佛能听见市井的炊烟在纸面滋滋作响。

完全无视图上的伶俐碎语,少女面色沉静地指着布帛东南角:“裴少侠请看。”那里用赭石勾着一排方形民居院落。

“柳家宅院大概在此处。县里能起二层的茶楼有定数,联系柳宅去玲珑阁的路线,柳小姐遇袭的巷子应是在这片。”

裴烬闻言站起身,不自觉靠近,目光扫过女子执笔时微微绷紧的腕骨。眼前的这份舆图,倒比县衙存档的还要‘精细’三分。

注意到裴烬游移的视线,周行露轻咳一声,低声解释:“幼时随家父探草寻花,总爱记些水文地理、街巷趣闻,裴少侠只需看个大意便好。”

如此说着,她又将刚才摆弄的木件组装成几枚小旗,朱砂上点,借此标注几个重要地方:柳、沈、杜三家,三人出事的地点,虎豹山以及最后交赎金的城北破宅。

溧水县不大,布局近似一个规整的矩形,东西稍窄,最远处相距约六十里,南北略长,相距大约百里。

鉴于最后发现三人的虎豹山位于溧水县西面,而蒲老大又会在每次接到报案后加强各城门的警备,周行露更倾向认为绑匪是乘着其中报信的时间差,通过某种手段尽早将人从西城门运送了出去。

再看几个案发地点,柳小娘子失踪的那片巷子位于柳宅北侧大约五里处。从那里到西城门,全程起码五十里,光凭一个普通人步行的速度,起码也需两个半时辰。

若有车马倒是能快一些,但也在一个时辰以上。

同理看师姨娘,师姨娘是在县里有名的衣裳铺子秘绣阁里被绑走的。从秘绣阁到西城门,大概要走两个时辰,车马一个时辰。

杜家倒是正位于县内偏西的位置,杜娘子在家附近的暗巷被绑走,距西城门十五里,走一个半时辰,车马半个多时辰。

脑中计算的同时,周行露有条不紊地同步放置着小旗。她面色沉静,节奏稳当,不像是在查案,倒像是大敌当前挥斥方遒的女将军。

然而看着散落在溧水县东南西北各处,彼此之间相距甚远的木旗,‘女将军’忍不住微微蹙眉。

照理说,一般的绑匪都喜欢在熟悉的地方犯案,如此巷道诸事了然,才有周旋意外、见势逃跑的余地。

然而眼前几个地方,虽算不上相隔千里,但也无甚接壤,若单是为了赎银,这也太冒险了些!

想到这里,周行露看向还在盯着舆图思索的裴烬,问:“裴少侠,依你看,其他两家是不是也已付了赎银?”

不然那绑匪怎得悄无声息地就把价值千两的绑票放了?

不,也不对。

想到其中潜藏的恶意,周行露眸光冷了下来。

若不是王小货郎从邻县回程时恰好偷懒抄了近路,这三个昏迷的弱女子躺在野兽横行的虎豹山里,是生是死还犹未可知。

察觉到她对贼匪隐含的气愤,裴烬的语气依旧波澜不惊:“沈老爷今日曾当众说,还未来得及备下那么多现银。”

至于杜家,连要赎金的信都是隔壁邻居发现的,杜老大在外晃荡多日不着家,怕是连娘子丢了的事情都不一定知晓。

不明说自己的想法,只说付春山询问的结果,周行露扬了扬眉,听出裴烬话里的未尽之意。

少年剑客虽不懂内宅高墙内的人情世故,但天生对情绪感知敏锐。

若沈大夫人真对师姨娘抱有那么大的敌意,当着家里一众奴仆的面,沈老爷的“来不及”是真是假尚有余地。

明亮烛火在眼中倏地一跳,周行露心下顿时有了计较。

她抬起眼,复又问道:“听闻三家在事发后都收到了绑匪送来的信件,不知裴少侠可曾见过?”

换作从前,这般重要的证物定是蒲老大亲自收着的,可他如今既有意将此事托付给裴烬,或许——

果然,少年剑客点了点头,转身出门片刻,等他回来时,手上就多了一个乌漆木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